因为他们这些人才是楚国改制之后真正的最大受益人。
熊章闻言,不以为意的摇摇头道:“寡人只是给你们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你们能够出头还是靠你们自身的努力”。
“王上此言差矣,古往今来的王侯不知凡几,能够给百姓提供一条入仕的阶梯,至今唯有王上一人,只一条,王上之功就不逊色与上古诸王”,总理大臣弥生一脸认真的说道。
弥生的话立刻得到熊闾、任远的支持。
熊章闻言只是淡淡一笑,随即将目光继续放在贡院那边,心里却开始在思考楚国的科举之路该怎么继续执行。
熊章在楚国开创招贤考试制度时,因为当时的楚国只是一个普通的诸侯国。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都楚国若是加上燕齐两地的人口,楚国的人口已经突破两千万,土地也占据诸夏的三分之二,若无意外,楚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所以到时候还以当前的招贤考试制度执行这春闱考试的话,肯定是不合适的。
而熊章他能借鉴的也只有后世的科举经验了。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在宋朝兴盛,明清发展到了巅峰。
只是明清两朝都是以八股取仕,制度僵化,对学子的思想也有很大的限制,而且考试内容只有哪些儒家经典,所以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才会被后人所诟病。
其实在熊章的心里,觉得宋朝的科举制度就很不错。
自宋太宗以后,科举成为宋朝主要选官途径,所以录取人数大幅增加。
科举制度也再次优化,首先是确立三级考试:乡试(地方)、省试(中央)、殿试(皇帝主持),形成“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
其中乡试和省试都只是获取参加更高一级考试的资格,而不会成为一种像明清时期的终身功名,更不会享受免税和免劳役的优待。
宋朝还推行糊名(密封)和誊录制,减少舞弊,提高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