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水泥啊”,戴欢感慨了一句。
楚国的水泥并不神秘,原先许多诸侯国都购买过,但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用这东西来修路,哪怕是宋国,也只是用水泥来筑城,修路实在是太奢侈了。
戴欢默默的看了一眼脚下的水泥道路路面,一条好走的路就意味着军队调动、物资运输将更加迅捷,这对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沿途三日,戴欢见识了楚国一个又一个超出想象的景象:灌溉系统完善的农田,规模宏大的冶铁作坊,闲暇时在场外进行军事训练的民夫...每过一处,他心中的忧虑便加深一分。
当马车终于驶入楚国都城襄郢时,戴欢已被这座城市的宏伟所震撼,城墙高达近十丈,通体用巨石和水泥砌成,城门处人流如潮却井然有序,城内建筑鳞次栉比,宫殿群金碧辉煌,远处还能望见一座高耸的观星台。
“宋使请在此处下榻,明日会有官员前来接引。”领路的楚将将戴欢一行安置在一处精致的驿馆后告辞离去。
驿馆内陈设考究,侍从们训练有素,从容不迫。
宋使戴欢沐浴更衣后,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楚王宫的轮廓出神,夕阳为宫殿镀上一层金边,更显威严壮丽。
“大人,楚国如此强盛,我们此行...”,副使欲言又止。
宋使戴欢轻叹一声道:“先见到楚王再说吧。记住,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要保持镇定,宋国的未来,或许就系于我们此行。”
次日清晨,楚国礼官准时到来,引领戴欢前往王宫递交国书,穿过重重宫门,戴欢注意到宫墙上的守卫个个站如青松,目不斜视,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然而令戴欢意外的是,楚王熊章并未亲自接见他,在庄严的仪式后,国书由侍从转呈内宫,出面接待的是楚国太子恒和总理大臣弥生。
“宋使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今晚孤在东宫设宴,为使者接风洗尘”,太子恒约莫二十岁上下,眉目间既有王族的威严,又不失典雅之气。
宋使戴欢恭敬的向太子恒行礼道:“多谢太子殿下厚爱。”
离开王宫后,戴欢心中疑虑重重。
此番,楚王不亲自接见,是轻视宋国,还是另有深意?
戴欢觉得必须小心应对今晚的宴会,那或许是他试探楚国真实意图的最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