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不少官员和侍卫纷纷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毕竟,徒手抓箭这种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更何况还是在如此危急的关头,救下了圣上的性命。
光是这份勇气和胆识,就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对着四周看向他的人,温和的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李恪就径直的来到李世民所在的行辕前。
行辕内,李世民居中坐在一张宽大的案几之后。
两侧皆是跟随李世民前来狩猎的文武大臣。
其中,一位身着朝服,面容沉稳的大臣正出列站在众大臣中间,朝着李世民上奏。
“陛下,按照以往的惯例,地龙翻身,有可能后续还会发生,而陛下万金之躯,实在不宜妄动。”
“万一回京途中,再遇地龙翻身,恐有伤龙体,实为社稷之不幸。因此,臣建议,陛下可暂留此地,待局势稳定后,再迎陛下归朝。”
听到这位吏部侍郎的话,一旁的房玄龄眉头微皱,却也并未立即反驳,似乎在权衡利弊。
作为跟在李世民身边的潜邸老臣,他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性格与抱负。
更明白,若是此刻关中地震较小也就罢了。
可若是关中地震较大,百姓受灾严重,陛下不在长安坐镇中区,未曾及时了解灾情,下令救灾。
到时,灾情蔓延,民心动荡,恐会生出诸多变故,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恢复。
想到这里,房玄龄抬起头来,扫视了一圈殿内众人,见无人起身,他就欲起身,陈述自己的建议。
只不过,还没等他站起身子,就看到一个殿前力士掀开行辕的帘幕,小跑着来到李世民的面前。
见到这一幕,台下文武大臣都下意识坐直了身体,皆以为是长安来了消息。
唯恐长安又生变故,要明白,不说太上皇李渊,皇后长孙以及诸多皇子公主皆在长安,若真有紧急变故,估计就算是英明神武的陛下,也按耐不住。
力士行至李世民案前,躬身行礼,声音虽轻,却足以让殿内众人清晰听见。
“启禀陛下,燕王殿下在外求见。”
此言一出,行辕内的气氛微妙地变化了几分。
就连长孙无忌也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李世民左下手,也就是他身侧的太子李承乾。
相比较李恪离开时,李承乾诚惶诚恐的样子。
现在的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只是那眼神中偶尔闪过的复杂情绪,却难以完全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