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庆幸李恪自穿越以来,一如既往的躺平心态,以及从不在人前蹦跶的行为。
极大的拉低了他的存在感。
就算在流觞诗会上,以一首元夕词与博陵崔氏着名才子崔挹并列第一。
好在天意弄人,感染风寒在家的李恪,因为久不出面,阴差阳错的错过了热度。
现在,若是有人提及蜀王李恪来,最多也就是才华不输魏王李泰这样的评价...
至于太子李承乾本人,看着走到他身边,对自己毕恭毕敬,不僭{jiàn}越,不骄傲,一脸谦顺向他行礼的弟弟。
也只是在心底有些不顺心的想到,如果再给自己一些时间,自己也一定会能对出下联来...
另一边,对于李恪对出下联之后,那群突厥使者倒也笃实、干脆。
与中原人不同的是,突厥人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全都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下来。
只不过,输了之后,他们的脸色也变得极其的难看。
因为在进关之后,他们也将突厥王子奥敦格日乐的这个上联,请教了当地有名望的大儒,并没有一人能够对上。
尽管他们知道,大唐幅员辽阔,人才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也想到了肯定会有人对出下联。
但按照他们推算,最起码也能挺过一天的时间。
只是他们估计怎么也没料到,大唐这边,会出现李恪这样一个外挂。
让他们败的如此之快,要知道,其实他们这一行人,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两道题就足以赢下这场比斗,所以根本就没有准备第三场的考题...
眼下见李恪赢下第二场的比斗,在大方的承认李恪的胜利之后,他们围坐在案席后面,商量起对策来。
李世民没有理会那些突厥的小动作,他从高台上走了下来,来到太子李承乾、李恪,还有魏王李泰的身边。
先是出言鼓励了一番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然后着重表扬了一番李恪。
只是李恪是个务实主义者,在与李世民对话的时候。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提醒李世民记得他的承诺。
这也把准备温情一下的李世民,气的够呛。
只不过,在这满朝文武之前,李世民多少还是要维持一下自己威严的形象。
所以,看了一眼小家子气的李恪,满脸嫌弃的说道。
“朕堂堂一国之君,怎么可能出尔反尔?恪儿,你就放心吧,只要你安安稳稳的赢下第三局,朕立刻就给你手赦。”说完就准备拂袖离去。
只是才刚刚转过身,就被李恪出言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