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杀吕布,气死袁绍,助曹操成就大业的首席谋士,为何不得善终#历史#小知识#三国】
他是曹操成就大业的关键人物,诛杀吕布、气死袁绍皆源于他的谋划。他为曹操举荐了多位人才,每一位都堪称顶级谋士。
此人便是自小就被人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只是作为公居守卫的谋臣,他为何会遭受曹操的冷漠?他到底是忧郁而死,还是饮毒自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荀彧的精彩一生。
荀彧,字文若,今河南许昌人,生于公元163年。荀氏是汉晋时期主要的世族之一,出现在史书记载的多达100多人。
荀彧是荀子的后人,其祖父荀淑在当时也很有名,被人称为“神君”。荀彧年少时就才华横溢,明帝和虞翻见到他时,曾夸赞他为“王佐之才”。
公元189年,荀彧举孝廉出身为官,主要掌管皇帝笔墨等物品。同年,董卓废帝改立刘协为帝,自封为相,独揽大权。
荀彧随即辞掉官职,返回颍川家乡。荀彧回乡后,便告诉乡人们应该立刻逃离,因为颍川处于重要地理位置。
如果天下有变,这里将会是战乱之地,不能久留。然而,乡人们并不听劝。荀彧只能独自带领家眷到冀州避难。
已得记一周的袁绍听闻荀彧到来,准备让荀彧成为他的谋士。可是荀彧根本看不上他。公元191年,荀彧投奔了曹操。
后来,董卓、李傕等人掳掠各地,直到颍川和陈留。没有听从荀彧劝说的颍川乡人,多数死于战乱。荀彧对曹操分析,董卓残暴过度,迟早会暴毙于祸乱之中。
公元194年,曹操正在东征徐州,张邈和陈宫趁机暗中反叛,兖州各地也纷纷响应。因为被其攻击军粮,荀彧看出这其中的计谋,便下令加强防御。
由于主要兵力都已经跟随曹操出征,成为兵力不足,荀彧便火速召回夏侯惇,诛杀了数十位反叛者。吕布又开始煽动豫州刺史郭贡让他兵变。
郭贡有些犹豫,想见荀彧。夏侯惇怕其中有诈,不同意会面,但荀彧认为应该趁郭贡犹豫之时对其进行游说。
最起码还有机会让他保持中立,如若不见,很有可能惹恼郭贡,待他决心起兵后再去阻止便为时已晚。
果然,荀彧的这个决定让郭贡引兵而退,让他和程昱有了制定守城计划的时间,使得范、东阿和郡城三县得以保全。不久之后,曹操班师回城,在濮阳将吕布击败。
公元195年5月,曹操想去攻打薛兰和李封。吕布派兵救援,再遭兵败,薛兰和李封被曹操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