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的大明京师,早已花红柳绿,春意盎然,老皇帝朱棣难得精神大好,散朝后,便到这御花园中走走。看了看满园的春意之后,便又登上城楼,去看看这北京城,这也是老皇帝迁都北京后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了。
对于这座新建的大明都城,老皇帝朱棣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毕竟他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曾经长期在这里驻守,在这里度过了激情澎湃的军旅生涯,峥嵘岁月,也是在这里起兵靖难,最终夺取天下。南京虽好,可他实在呆不惯,而且,想要大明强硬铁血下去,将都城置于危险之地的北京,确实也是势在必行。
江南太过舒适了,在那南京城呆上几年,连朱棣自己都觉得有些战意倦怠,乐不思蜀。而且,自古以来,凡建都南京者,皆没有长命的王朝帝国。这北京虽然苦寒,又挨着边境,但却能让人随时保持警醒,也不会太耽于享乐。
这些,在朱棣下旨迁都之时,许多大臣都不理解,也不明白,却只有接替他镇守燕京的汉王最是明白,在一片反对的上书中,只有汉王的上书,与朱棣所想一致、当时看着奏章,朱棣欣慰的笑了,这个儿子实在太像自己了,如果让他继位,那便等于是自己在位一般。
可大臣们却不喜欢他,朱棣明白,这和自己当年一样,大臣们也不喜欢自己,哪怕自己的大哥病死了,大臣们也宁愿让朱允炆继位,而不是自己。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自己的胖儿子,身体也是这般的不好,可他偏偏有个好儿子。
想起太孙朱瞻基,老朱棣不由得会心一笑,想当初,在和大臣们关于储问题僵持不下的时候,就是解缙的一句“好太孙”,让他最后妥协让步,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对于这个长子,朱棣比任何都要更加了解他。
都说他宽厚仁慈,只有朱棣知道这个胖儿子的内心有多狠辣果决,这座北京城,也曾是他唯一的战绩,当时朱棣和朱高煦都领军在外,李景隆的大军却忽然扑向燕京,负责留守后方的朱高炽只有一万兵力,却用他的狠辣,牺牲了无数百姓,硬是守住了燕京,也才让朱棣和朱高煦扫平外部后顺利的围歼李景隆,让双方的实力对比从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朱棣本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可偏偏在储位的问题上,他实在是太难决断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儿子,却和自己当年一样不被大臣们拥戴,那个表面仁慈内心狠辣的儿子,深得大臣们的支持,却奈何身体差的要命,都不知道会不会像自己的大哥一样死在自己前面,可他偏偏有个好儿子,这个皇太孙可不是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