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作物的不留种、易退化是硬伤,转基因技术完美解决它们。因为转基因种子可以留种且不易退化。
我在偶然间搜到去年11月18日有一位网友“95后海鱼弟”先生发了一篇帖子,他说:“转基因是可以繁殖后代,但怀疑探索者怎么不提转基因种子退化问题?”
他还认为,“我承认,转基因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改变,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然而,这些优势据我所知可能只存在于转基因种子的第一代,并且在后代中逐渐退化。例如,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转基因作物,它们的第一代种子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杂交优势,但第二代种子却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现象,产量骤减或者出现其他问题。这使得农民不得不年年购买转基因种子,增加了其经济负担,美国农民对此特别有话说。”
其实,上述这些说法都是这位网友您对农业技术和实践的严重误解,不符合客观事实。其信息来源是完全不可靠,理解上也陷入了误区。
第一,您说的第一代种子性状优异,第二代种子就不行了,这种情况并不是种子退化,是杂交种第一代如果作为种用,出现基因重新分离组合,导致第二代性状参差不齐,所以才会好的好、差的差的各种情况。就像两个大学教授结婚,一样会产生智力平庸的后代。首先你说的这个“退化”的概念就是错误的。包括玉米、大豆等转基因作物,根本就不存在“退化”这种生物学性质。
第二,能不能留种,跟转基因技术无任何关联,只要是杂交育种,子代都不适合留种。如果采用了杂交育种,一般就不建议留种。农民当然可以给杂交种子留种,只是种出来的农作物性状不好,有优有劣,卖不出好价格。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政府部门会要求农民不能留种,这其实是科学化的决策,保护农民的利益。
而中国政府在这一次推广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过程中,明确的表示,允许农民自由给转基因作物留种,不加以任何限制。
我举个例子,我们敬爱的袁隆平院士也好,还是其他农业科研工作者也好,其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因为是杂交的,所以都完全无法留种。因为杂交育种就是不能留种,百分之百无法留种。马铃薯也是这样,无论是通过杂交育种还是选择育种获得的优良种薯,种上一二年后便会发生严重的退化。所以,政府部门要求农民不得给杂交品种留种,避免农民的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