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码头方向突然传来一道海螺的号角声。
一艘三桅大船缓缓驶来,船帆上绣着“北地商号”的字样。
“是北方来的商船!”
浪花懒洋洋地拍打着码头长满青苔的石阶,发出“哗——哗——”的声响,像极了老渔夫打呼噜的节奏。
“快看!大船!好大的船!”
码头上渔家小孩儿的尖嗓子打破了一众人的忙碌。
正蹲在自家小船补网的老渔民手一抖,梭子差点掉到海里去。
“是商船!”老渔民扯着嗓子喊道,“阿毛,来大生意了!”
一嗓子出去,码头上顿时热闹起来。
修补渔网的、整理缆绳的、清理鱼获的渔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涌到岸边围观这大家伙。
这商船比平时来补给的船只要大上不少,船首雕刻着精美的海浪纹,船侧还漆着金灿灿的船名,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刺得人睁不开眼。
格外的张扬。
一看就知道,船主有钱。
“让一让,让一让!”
一道洪亮的声音从人群中传了过来。
只见身材魁梧的渔把头挤到最前面,古铜色的脸庞上写满了兴奋,“这船吃水这么深,肯定带了不少好货!”
果然秋节快到,过往的船只都跟着多了起来。
商船缓缓靠岸,粗粝的缆绳抛落岸边,码头的工人们立刻吆喝着围拢过去,肩扛手拽,配合着船上水手将船稳稳系住。
船舷放下舷梯的瞬间,甲板上的喧闹声与码头此起彼伏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
几个衣着光鲜的人走了下来,定睛一看,还有几个红毛番。
这在平安镇倒是少见。
不少渔民盯着他们看,惹得人有些不自在。
为首的是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子,身着靛青色长衫,腰间悬着一块温润的玉佩,面容儒雅中透着精明。
典型的生意人长相。
“这位郎君,需要帮忙卸货吗?”
渔把头抢先迎上去,粗壮的胳膊上肌肉虬结,“咱们碧潮湾的汉子力气大,工钱好商量!”
碧潮湾码头名字可大有来头,只要有船只靠近海湾,原本汹涌的海浪便会在这一处天然的弧形港湾内渐渐平息。
码头三面环山,能够巧妙地阻挡海风,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