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一开始记这些指令可费劲了,经常搞混。杨磊就一遍又一遍地教,还搞了些小测验。他把士兵们分成小组,自己在一边发指令,看哪个小组反应最快、最准确。那些反应慢的小组,就得加练。慢慢地,士兵们就都记住了。
在战场上,这些指挥信号可太有用了。以前啊,战场上那么嘈杂,喊叫声、兵器碰撞声,乱糟糟的,指挥官喊破了嗓子,士兵们也不一定能听清楚。现在好了,有了这些旗帜和号角的信号,不管战场上多乱,士兵们只要眼睛盯着旗帜,耳朵听着号角,就能迅速准确地知道指挥官的意图。这就好比给军队安上了一双慧眼和一对顺风耳,整体战斗力那是蹭蹭往上涨啊。
除了这些,杨磊还在演练中增加了各种突发情况。有时候,正演练着呢,突然从旁边“杀”出一股“敌军”,模拟敌人的偷袭。这可把士兵们吓得不轻,但杨磊就是要让他们习惯这种突发状况。他说:“战场上可没有按部就班这一说,敌人可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你们得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对自如。”
有一次,这样的突袭演练把一支小队打得很惨。他们一开始都懵了,不知道该咋办。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损失了不少人。杨磊走过去,看着那些垂头丧气的士兵,说:“别灰心,这次吃了亏,下次就知道怎么应对了。咱们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带着士兵们分析这次演练中的问题,告诉他们在遇到突袭的时候,每个兵种应该怎么行动,步兵要迅速组成防御阵型,弓箭手要尽快找好射击位置,骑兵要准备反击或者包抄。
杨磊还让不同的小队之间互相交流经验。那些表现好的小队就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其他小队。有个小队长说:“我们在遇到突袭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让步兵围成一个圈,把弓箭手护在中间,然后让骑兵分成两队,从两边包抄敌人。这样就能把敌人的攻击给化解了。”其他小队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回去就照着学。
在兵器改良方面,杨磊也没闲着。他让工匠们继续改进兵器的质量和性能。比如说弓箭,以前的箭头有时候不够锋利,射在敌人的盔甲上,就滑过去了。杨磊就和工匠们一起研究,把箭头的形状改了,还用上了更好的材料,让箭头变得更加锋利,穿透力更强。现在的箭头射出去,就像能穿透豆腐一样轻松地穿透敌人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