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四年(1545 年),这一年对我阿福来说,就像一场怎么也醒不来的噩梦,可我还得在这梦里想尽办法讨生活。我这老乞丐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晃悠了好些年,见过的稀奇事儿不少,可今年这曾铣议复套的事儿,那可是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
我对河套的事儿,一开始也是稀里糊涂。后来听多了,才知道那地方原本是咱大明的好地方,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庄稼长得那叫一个好。《明史纪事本末》里就有记载,河套“南望关中,控扼黄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草茂盛,乃天然之牧场与粮仓”。这么好的地方,却被鞑靼人占了去,还时不时来骚扰咱们边境。
曾铣大人主张收复河套,这事儿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我听那些识字的先生讲,曾铣给皇帝上了好几道奏章,把收复河套的好处说得明明白白。他说收复河套,能让边境安宁,百姓能安心种地、放牧,军队也能有个好的防御据点。而且,河套收复回来,还能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壮大国家的实力。《明史·曾铣传》里详细记载了他的这些主张,说他“慷慨以收复河套为己任,疏凡八上,力陈复套之策”。
我虽然不识字,可也知道这打仗不是啥好事儿。就说前几年,鞑靼人来骚扰边境,那场面,简直惨不忍睹。我在京城见过不少从边境逃来的难民,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里全是恐惧。有个大叔跟我讲,鞑靼人一来,村子里就跟遭了瘟似的。男人被抓去当苦力,有的被折磨得半死不活;女人和孩子也遭罪,要么被抢走,要么就被吓得精神失常。他们一路逃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好多都是一家子就剩下一两个人。我听着心里直冒火,可又没办法,谁让咱是小老百姓呢。
而且,因为打仗,这日子是越来越难过。朝廷为了打仗,到处征兵征粮,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物价也跟着涨,《明实录·世宗实录》里肯定记着这些事儿,可对我们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灾难。以前一个铜板能买两个大馒头,现在连半个都买不到,我和那些乞丐兄弟,每天饿得前胸贴后背,还得厚着脸皮到处乞讨。
有一天,我在街边乞讨的时候,看到一个卖菜的大爷和一个官兵吵了起来。官兵说大爷没交够税,要把他的菜都拿走。大爷苦苦哀求,说自己一家老小就靠这点菜过日子。那官兵根本不听,还动手打了大爷。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跑过去说:“官爷,您看您这么威风,就别跟这大爷过不去了。您看他一把年纪了,多不容易啊。您要是把他的菜都拿走了,他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呀?”那官兵瞪了我一眼,说:“你这臭乞丐,少管闲事,再啰嗦连你一起揍!”我吓得赶紧往后退,心里想着:“这世道,真是没法儿了。”
这一年,朝堂上也是热闹得很。严嵩那老贼还是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他可不想让曾铣收复河套成功。为啥呢?我听别人说,要是曾铣收复了河套,那功劳可就大了,在皇帝面前肯定更受宠,严嵩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严嵩在皇帝面前说尽了曾铣的坏话,还拉拢了一帮人一起反对曾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