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给予敌军相当的迟滞、骚扰和杀伤,则在纵深处会战和反击的效果未必很大。弹性防御不要求人民无限度的支持,但却要配备较机动化的野战军,和一体化的指挥机制。
不同文化对军队角色的介定往往决定其对弹性防御的接纳程度。由于弹性防御的战略是要争取有利时机来打击敌人的入侵军,而不是直接保卫国土,军事和政治的优先常常发生纷歧,甚至脱节,西军在用这种战术守卫西北方面已经一百多年了,日后向西北发展,是少不了他们的助力的。
简单来说,西军的打法就是放弃死板的城池防御,采用机动防御,强调必须拥有数支规模庞大的精锐野战军团,利用野战的方式,对来犯的敌人采取,夹击,埋伏,打击粮道等方式,拖住敌有生力量,配合大部队围歼敌有生力量为主,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们始终相信,随着敌军有生力量的歼灭,领土的易手是必然的。
总结就是“野战防御”很多人说西军压制党项靠的是堡寨推进,西军擅长守城不擅长野战这其中对也不对。
堡寨战术对西军来说,只是为了压缩西夏生存空间和西夏骑兵的机动性,逼迫西夏和北宋进行主力决战。并且推行堡寨战术的基础,就是野战能力能碾压对面,例如修建平夏城时,姚雄野战大破前来毁城的西夏主力,一战歼敌三万三,如果西军野战打不赢西夏如何修建堡寨推进?
如果野战碾压不了对面就是明末那样子被后金持续放血,并且西军打仗靠的是汉人甲骑和汉人重步,藩骑只是辅助作用,当然也有主力藩骑和藩重步例如熙河军就是以藩人禁军为主,战斗力还是在线的,战略战术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至于后面打不赢金国,狄泉认为错误并不全在西军,毕竟西军在徽宗时代作为宋朝唯一一只有稳定战力的军队,天天被使唤,已经是疲弊之师了。
西军从征方腊到伐辽再到抗金,中间几乎没有休息。西军有很多兵卒都是来自于西北边疆,离开故土,失去守卫家园的意念战斗力会下降。
在伐辽时,西军各派基本都表示了反对,但是徽宗坚持要伐,在抗金时,种师道等西军将领提出了很多战略构想,但都被钦宗一一否决。
后来种师道辞官,种师中因为朝廷催促出战,姚古听信假情报没有配合,导致种师中孤军深入意外战死,这让西军本就不高的士气再受打击。
其次,北宋军队之间福利分配不平衡,西军的福利虽说不低,但和义胜军之流比起来还是差很多。义胜军的军饷大体上是宋朝最高的,但在金朝入侵时,义胜军基本全部投降,接连献出十余座城池,让宋朝的山西防线变得异常被动,多个将领因被义胜军背刺而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