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次许都宫变导致的最大问题,那肯定就是袁熙错误的把贺齐从荆州调到许都防守,因为南方此时几乎完全没有将军坐镇,只有一个安南将军文聘还在广州番禺。
贺齐带兵离开荆州,导致本就蠢蠢欲动的交州士家彻底绷不住了。
延康六年八月,士家联络南中的一些豪强叛乱,坐镇益州南中建宁郡的李恢向成都告急。
几乎同一时间,汉越郡出现地方叛乱,一群从广州过来的越人部落,突然袭击了汉越郡治所。
另外,苍梧郡太守士徽也在不久后突然发难,高举士家的大旗,表示要代表士家反抗袁熙,重建汉室,通告天下!
袁熙没有办法,只能坐镇许都,先发调令,让黄忠、张辽等人从邺城来南边平叛。
然后,冀州也传来噩耗,河间郡的地方官田银、苏伯二人突然兴兵近万,声称反抗燕王袁熙的倒行逆施,要南下攻打邺城。
这就让袁熙有点坐不住了,他只好亲自赶回邺城,解决此事,暂时把许都周边暂时交给贺齐防御。
为了赶时间,袁熙一路北上到达黄河边上坐船顺流而下到达黎阳港,登陆之时,又听到一个新的坏消息。
公孙康自辽东西进,这次他比他老爹公孙度还狠,居然组建了八万大军。仍然是多族联军,不同的是这次多了扶余人,扶余王还是公孙康亲手扶植的。
袁熙知道后,心里一阵骂娘,然后闷头赶路。
待袁熙到达邺城时,又一个坏消息从司马懿口中说出:“去卑反了,他自称刘氏血脉,说要继承汉室!”
“人召集完了?”袁熙现在没心情管有多少坏消息了,他必须尽快收集所有情报,对手下做出指示。
“都在中书台,就等燕王了!”司马懿回道。
袁熙进入燕国的中书台时,看到了由袁谦作为主导,审配等人帮忙出谋划策,工商司专门建设的新台府,完全区别于袁熙在许都办公的那个中书台。
许都的中书台就是之前曹操办公的地点略微改造了一下,空间很小,三台六司的长官就能坐满了,若是将军们也参会,就显得挤了。
邺城的中书台就不一样,建的很大气,而且明显分了文武边,左为文、右为武。
别说三台六司的长官,就是左右侍郎、各级称号、杂号将军以及御史台的那帮御史们都喊过来,也能坐的下了。
基本上中书台的台会可以比肩朝会了。
不过,今天的这场还是以三台六司的主要长官和重要将军们为主。
文边依次是:太傅田丰、中书令袁谦、尚书令董昭、御史中丞贾诩、侍中审配、尚书左仆射诸葛亮、尚书右仆射司马懿、度农司尚书杜畿、兵马司尚书陆逊、官吏司尚书荀攸、刑罚司尚书陈群、工商司尚书刘晔、祭礼司尚书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