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宇文禅的潇洒日子里,武氏兄弟两人格外不爽。
虽是苦寒严冬,不过武士彟毕竟已经身故十余日,尸身难于长久保存,故而回京的第二日,武元庆和武元爽两兄弟匆忙请来了在京亲友,又找了些道士做起了简易法事。
武士彟入土为安前一日,礼部尚书李纲代表皇帝登门慰问。
李纲对于朝中公卿的子弟们向来十分关心,往日也听闻了些武氏两兄弟的传闻。
来之前他还抱有一些期待,兴许这两人跟随武士彟在荆州这两年能有所改进,至少要在父亲薨逝的关键时刻挑得起大梁。
然而,武家两兄弟听到朝中来人出来迎接,看见是李纲时,脸上却露出了失望之色。
二人虽身挂重孝对着李纲恭敬行礼,面上却看不出几分丧父的悲痛,眼神反而不住地冲着他身后看去。
飘忽的眼神好像在说:李大人,怎么来的是你,我父亲是开国功臣,不该是皇上亲自来慰问么?
按着武士彟的身份,其实也勉强够得上李渊亲自慰问,不过不知为何,此番李渊确实是派出了李纲作为代表,甚至直接言明,要李纲对于应国公世子“考量”一番。
看着两人的眼神,李纲心中一凛,朝中肱骨开国功臣去世的哀戚都少了些。陛下果然英明神武啊,这般不成器的继承人确实要好好考量一番。
虽然先入为主地在心中给两人打了低分,李纲却并未一棒子打死,而是耐心说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应国公盛年而薨,朝中失一梁柱,二位贤侄当克承令尊遗志,尽力效忠陛下才是啊”
听见这话,武元庆面上露出为难之色,低头片刻之后猛然抬眼盯着李纲,说道,“李大人,侄儿我胸中也有拳拳报国之志啊,只是苦于报国无门啊”
旁边的武元庆也是一脸热切,希冀地看着李纲。
“哦,贤侄当真有此心?老夫当在朝中为贤侄进言一番,贤侄是想要在朝为治还是入行伍为国征战?”,李纲听到这话心里舒坦了些,若是两人当真上进,他自然是愿意为国举士。
“前日回朝时,侄儿曾向陛下上了折子,想要承袭先父爵号,往后名正言顺为国效命。不过禁中一直不曾有所批复,不知李大人能否为侄儿在御前说请两句”,虽然心中隐隐觉得此话不妥,不过此时是自己为数不多能接触到李纲的时候了,武元庆还是开口说道。
“哦,这样啊”,李纲点点头,面上依然平静。
“还有一事,侄儿这不成器的弟弟素有入伍带兵报国之志,听说近日右千牛卫中有诸多出缺,能否让他到卫所去做个千牛备身,侍奉陛下左右,将来也好为国征战啊”,反正话已经说出去了,武元庆干脆一股脑将自己的诉求全都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