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黎卫彬打断调侃了两句,马文洪赶忙止住话匣子。
不过一听他这话。
黎卫彬也是气乐了。
“你这个老马呀!”
“我这是叫你上刀山下火海了吧!”
“没有我这句话,你马文洪就不做事情了?”
瞪了马文洪一眼。
黎卫彬也不跟他聊太多。
马文洪这个人,人生半途,仕途不顺,可以说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但是也不算晚。
当年陈晓华的处境跟他相比更是不堪,但是也是可用之人。
当然了,今天把马文洪叫过来谈教育工作自然只是一个插曲。
其实松和县的教育可供改革和创新的地方并不多,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工作,既定的条条框框摆在那里,他黎卫彬就是本事再大,也不可能说另起炉灶搞一套新东西。
他之所以重视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从民生问题的角度出发。
松和市要发展,肯定不只是经济数据的增加,还要体现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增长方面。包括交通条件的改善,居住条件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育问题等各个方面。
然而想做成这个事情,完全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毕竟在任何一个时期,发展与否都会被人所诟病。
哪怕是10年后,20年后,仍然会有人唱反调。
一边坐着便捷的交通,用着手机,享受着电力和网络工程带来的时代发展红利,一边吃着碗里的饭砸煮饭的锅。
而出现这些问题,根源就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发展过于重视经济数据的提升,而忽视了民生工程的投入。
一方面则是发展的不平均。
因为发展既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问题,也不是一个固化的有固定标准的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地域不同,基础不同,个人所具备的条件不同,乃至性格的差异以及付出的程度不同。
每个地方,甚至每个人得到的红利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就会产生观念上的偏差。
但是作为政府部门,衡量发展是否有效的标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得到了同样的经济增长,更不可能是所有人都成了巨富,而是提供的整体公共服务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增长。
譬如城市面貌的更新,譬如温饱问题,譬如教育和医疗的问题等等。
所以相比于基础教育工作,松和市在教育这一块,更重要的市技术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