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轩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时,院子里呈现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热闹景象。潘巧莲在二十几个妇人之间穿梭不停,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时不时指点着:
“这边的针脚再细密些,那边的鞋面要绷直咯。”
只见一千双鞋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院子一角,妇人们的手上下翻飞,仍在争分夺秒地赶制着最后的部分。
与此同时,不断有村民抱着或粗或细的藤条、绕成一团团的麻线走进院子,他们的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眼中满是对新鞋的渴望。
用这些不要钱的东西,就是费点力气,就能换到实用的鞋子,这让大伙心里都美滋滋的。
林轩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一个念头油然而生。若日后让村民们按照定量送来藤条和麻,再换成银钱给他们,这既能帮大伙开辟一条新财路,自家又能源源不断地得到稳定的原料供应,可不就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嘛。想到这儿,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就在这时,大哥几人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
“轩弟,咱回来了!”大哥兴奋地高高扬起手中的钱袋子,那袋子与他的动作相呼应,发出清脆的声响,
“今天带回来三十两银子哩!你是没瞧见,县城里的那几个老板可稀罕咱的东西了,不过这才刚开始供豆腐,带得不多,今天主要是花生油和少量的鱼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