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 > 第172章 代汉者当涂高

第172章 代汉者当涂高(1 / 2)

两日后,盖勋亲自将阎温的策论呈上。

魏武在书房细细品读,时而拍案叫绝。

这篇策论不仅完善了那夜的构想,更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先在凉州与三辅交界处设立学馆,让两地士子共同修习;再逐步推行官员互换制度;

最后建立联姻网络,彻底打通两地人才流通的脉络。

"妙!实在是妙!"魏武当即命人召来张既。

张既阅毕策论,眼中难掩惊叹:"大王,此策甚妙!既能选拔真才实学,又可防范朋党之祸。这位阎温,当真是治国良才!"

魏武满意地点头:"传令,任命阎温为谏议大夫。另将冗余官员派往三辅,协助庞德和贾诩。"

……

十日后,一匹快马带着最新战报冲入凉昌城。

魏武展开竹简,面色渐渐凝重——董卓彻底放弃了河南尹,强迁百万百姓渡河北上。

黄河渡口,惨不忍睹:

老弱妇孺被驱赶着登上简陋的渡船,稍有迟缓便被西凉骑兵鞭打落水。

滔滔黄河中,浮尸无数,连河水都为之变色。

更令人痛心的是,无数典籍文书被抛入河中,文化的瑰宝就此湮灭。

沿途景象更是触目惊心:饥病交迫的百姓倒毙路旁,尸体堆积如山。

侥幸存活的人面如菜色,眼神空洞,如同行尸走肉。

而董卓却率领精锐径直北上,回防太原。

郭大见势不妙,已撤回河东郡。

最令魏武意外的是战报末尾的消息:董卓将刘辩迁往代国都城晋昌后,冀州反燕义军竟主动联络董卓寻求庇护。

而这支义军的首领,赫然写着——"赵云,赵子龙"!

"啪!"魏武猛地合上竹简,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的手指从洛阳划到晋昌,又从晋昌移到冀州。

赵云,这个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猛将,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

……

十一月,敦煌、酒泉两郡的快马终于抵达凉昌,带来了第一批收获的棉花。

魏武亲自在殿前查验,只见几个麻袋中装着雪白的棉絮,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称重!"魏武下令道。

侍从们小心翼翼地将棉花过秤,最终禀报:"回大王,共四十八斤。"

魏武在心中盘算:这些棉花约莫能做四十多件棉袍。

最新小说: 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 权香枭婿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汴京风云录 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 大胤商枭 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 大乾贵公子 关于赛伊德来到提瓦特这件事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