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让芸惠和蓝隼囤积了不少粮食,若是能运出来,应当能缓解不少困境,”谢樱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可总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也不是个办法。”
李婳看了一眼谢樱,对此事她也没什么好办法,看着谢樱紧皱的眉头,随口说了一句:
“你也别太过担忧,自己嘴上常常劝我们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什么‘道路曲折但前途一定光明’,原来四下无人之处,你比我们心理负担更重。”
“你是说,我过于焦虑了?”谢樱看着李婳。
“你不一直是这样吗?从几年前你来我们家开始,我就发觉你时常忧思过度,”李婳随口说道,“那时候我以为是你在谢家处境不好,所以才那样,后来发现你这人总是想的太过周全。”
“可太过周全,往往便是多思多虑。”
“兴许真是我多思多虑了吧,”谢樱按了按眉心,看着眼前的舆图,“你先回去,我理一理思路,好好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
谢樱坐在桌前,听着外头西北风呼号,室内一灯如豆,借着微弱的烛光,谢樱慢慢的梳理着自己的思路。
虽说七嘴八舌的交流讨论,往往会集思广益,可若是讨论的太多,便是三人成虎,自己思考余地便很容易被挤占。
谢樱听了李婳一言后,独自思索了半宿,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便陷入了误区。
底下的将领们打了胜仗,此刻正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仿佛只要攻下长安,半壁江山便唾手可得。
或是想要功名利禄,或是急于求成,或是一直以来的胜利麻痹了众人的神经,大家都铆足了劲儿的想要往前走,恨不得立马就能入住京城,封侯拜相。
可这种事儿往往急不得,就算她一早有准备,也不能直接破城,还是那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或许让众人坐立不安的,还有一样——恐惧。
谢樱点燃了一支线香,这还是李婳从别人家中给她搜罗过来的,淡淡的花香随着烟雾拥入鼻腔,让她整个人都舒展下来。
眼下长安已经陈兵八万,朝廷放出消息,要派出二十万大军前来平叛,饶是身边这些人再怎么有万夫不当之勇,也难免心中心中忐忑。
与其后期对上二十万大军,不如主动出击,趁着援军尚未彻底到达之前,便占领了长安城。
按照她对九边军营的了解,这二十万大军是真是假尚且存疑,众人病急乱投医,急哄哄的出战,只怕会正中朝廷下怀。
谢樱用毛笔在纸上打了个叉,摇了摇头。
二十万大军绝对没有,但十万八万,应当还是能腾出来的,只是两湖,中原等地必定防务空虚,这十万八万的军队,估计也是打碎骨头熬出油才凑出来的人数。
兵马作战就要钱要粮,一昧的加税又会激起民变,上面还有挥霍无度的皇帝宗室需要伺候,内阁那帮人的处境,可比她艰难得多。
念及此,谢樱便不再焦虑,细细的分析着眼下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