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娄晓娥的先生吧?真人比电视里更英俊呢!”尽管已不算年轻,这些女士依旧谈笑风生。
“多谢夸奖。
”常规对这样的溢美之词并无过多回应,只简单致谢。
面对常规略显平淡的态度,几人迅速收敛笑容,主动提议今后可以常相聚。
“这个建议不错,改天一定找机会一起聚聚。
”娄晓娥在一旁打趣调节气氛。
当被问及为何从未主动邀约时,对方辩解称因担心常规忙碌。
接着又声称家中事务繁重,丈夫不如常规般事业有成。
面对常规接连追问,几位女士渐渐难以应对,语气愈发闪烁其词。
娄晓娥热情邀请大家共进晚餐,几人欣然同意。
她特意强调饭菜出自自己之手,希望若有不满能及时提出。
常规简单回应后陷入沉默,而娄晓娥则试图解释与旧友疏远的原因——步入社会后大家都忙碌于各自的生活。
尽管长期居家,娄晓娥依旧紧跟时代步伐,理解这种变化的合理性。
提及朋友们的情况时,娄晓娥提到她们的孩子年龄较大且工作繁忙。
回忆起初到香港时,她也曾尝试联系这些老友,却屡遭婉拒。
对方以照顾家庭或工作为由推脱,这让娄晓娥选择理解和包容。
即便如此,她仍保持着一贯的温和态度,主动提议未来聚餐,却因彼此始终忙碌而未能成行。
娄晓娥的新餐厅即将开业,她特意通知了三位好友。
得知消息后,朋友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娄晓娥解释说,这是一家小型餐厅,位于香江,计划举办一场简单的开业仪式。
她诚挚邀请朋友们前来参加。
然而,当得知餐厅的地点和规模时,朋友们更关注的是资金问题,追问她如何筹措资金。
娄晓娥坦白说,这次创业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她提到,丈夫最近在经商,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朋友们对她的丈夫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询问他的职业和事业情况。
当娄晓娥透露丈夫正是知名导演苏时,朋友们的态度迅速转变,纷纷表示一定会出席开业仪式。
尽管表面上答应得很爽快,但娄晓娥心里却感到失落。
她意识到,这些朋友的热情并非源于真正的友谊,而是因为苏的身份和地位。
随后,娄晓娥与常规接待了几批客人,但由于场地限制,宴请人数仅限三桌。
到了傍晚六点,所有宾客均已到场。
常规还特意带来一瓶珍藏三十年的老酒,为晚宴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