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看来,要让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首先要将员工当作人去尊重。
他相信,对员工投入多少,就能收获多少回报。
外界只看到科研中心建造成本高昂,以为最珍贵的是这栋建筑本身。
但在常规心中,最宝贵的却是这里的每一位实验人员。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为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因此,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对他而言理所当然。
林耀东邀请潘总到三楼参观他们的新发明——一种拖把甩干机。
潘总对此充满期待,尽管在他看来,这在科研中心并不算什么重大突破,只是个小创意。
当潘总见到实物时,他并未表现出太多惊讶,而是感叹自己当初为何没想到。
常规认为,商人应专注于生意,专业领域则需交由专业人士负责。
潘总听后表示,他们的小工厂确实需要引进更多人才,并且暗示性地看向了周宇。
初步方案是在潘总的工厂里试产一千台,观察市场反应。
但潘总认为这个数量太少,建议直接生产五千台,而常规则担心市场对这种产品的接受度有限,主张先通过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后再大规模投产。
常规认为,新产品应先通过宣传再大规模投产,这样更稳妥。
潘总作为本地人,对市场需求了然于胸:“香江有几百万户家庭,但并非每家都有余钱购买拖把甩干机,也不是每家都习惯频繁拖地。
”
常规认真回应:“我知道香江家庭数量庞大,但这设备的价格可能超出部分家庭承受范围,且并非所有家庭都有此需求。
”潘总听后陷入沉思。
常规接着说道:“我的计划是先拍广告宣传,然后小规模试产一千台,毕竟有些人愿意尝试新事物。
”这款设备出自他的科研中心,具体安排自然由他决定。
“行,生产的事就交给你吧。
”潘总听完后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提议确实欠妥。
随后潘总小心翼翼地问:“能否将这项技术的专利卖给我?我愿意一次性买断。
”他语气严肃,毫无玩笑之意。
常规沉默片刻才开口:“我不太明白为何潘总会提出这种要求,起初我只是希望与您合作生产。
”
潘总坦诚地说:“我是个商人,商人的目标就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