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直播间的“翻车”与“爆单”
“家人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小陈的声音在空旷的直播间里显得格外干涩。镜头前的他穿着熨得笔挺的衬衫,手里举着一款美容仪,眼神却不停地瞟向提词板。直播间在线人数稳定在“12”,其中8个是团队成员。
“这主播好紧张啊,看着尬。”一条弹幕划过。林悦坐在监控室里,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这场直播最终只卖出3单,成交额198元,还不够场地电费。
“对不起悦姐,我……”小陈垂着头,耳朵通红。
“错不在你。”林悦关掉直播回放,“我们没把‘人’立起来。用户为什么要看你?因为你像个朋友,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她调出一场头部主播的回放,“你看她,介绍口红时会说‘我昨天见客户涂这个色号,被夸了三次’,这就是场景化叙事。”
接下来的两周,林悦带着小陈重新打磨话术:把“纳米技术”说成“就像给皮肤喝的小分子水”,把“促销价”包装成“找品牌方磨了三天才争取到的闺蜜价”。第三次直播时,小陈穿了件休闲卫衣,面前摆着用户在社群里提问最多的“油皮痘痘肌护肤问题”。当他拿出一款祛痘凝胶,对着镜头挤了点在自己手背上演示时,在线人数突然跳到了“528”。
“主播用过吗?有效果吗?”弹幕开始刷屏。
“我上周长了颗大痘,连续用了三天,现在只剩点印子了,骗你们我是小狗!”小陈急得直拍胸脯。
那场直播最终销售额破了十万,后台订单系统一度卡顿。监控室里,团队成员互相拥抱,小吴偷偷抹了把眼泪。
第四章:短视频里的“种草密码”
“李哥,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又破百万了!”小李举着手机冲进林悦办公室。屏幕上,一条“90后妈妈的厨房收纳术”短视频正在循环:镜头从杂乱的台面扫过,接着小李用他们卖的折叠收纳架三两下整理得井井有条,最后孩子跑进来喊“妈妈好厉害”,画面温馨又治愈。
这是小李加入团队后的第三个月。起初,他拍的产品特写视频播放量始终在三位数徘徊。直到林悦让他“别拍产品,拍生活”。小李蹲在用户家里跟拍了三天,才发现那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最能打动人——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这个辅食机打泥有多细腻”“这件防晒衣能不能塞进妈妈的妈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