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商业热潮
林墨指尖划过手机屏幕,玻璃映出她微蹙的眉头。屏幕上,“青竹引”数字画卷的拍卖倒计时正跳着最后十秒,当前价格已经飙到了三十万——那不过是一组用算法生成、储存在区块链上的虚拟像素。
“又没抢到。”她把手机扔到沙发上,真皮表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对面的陈阳正对着电脑屏幕敲击键盘,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流里,夹杂着几个色彩斑斓的NFT头像。
“早跟你说过,‘青竹引’是国风系列的头茬,苏教授团队做的链上确权,稀缺度摆在那儿。”陈阳头也不抬,指尖在机械键盘上敲出清脆的节奏,“上周我帮客户抢‘敦煌飞天’的时候,服务器直接崩了三次。”
林墨抓起抱枕砸过去,却被陈阳侧身躲开。她和陈阳是大学同窗,如今一个在广告公司做数字营销,一个成了区块链技术顾问。半年前,当陈阳第一次跟她提起“数字藏品”时,林墨还以为是某种加密货币的变种。直到她亲眼看见公司客户——一家百年老字号茶叶品牌,把祖传的制茶图谱做成数字藏品,首发当天就创造了千万级的线上交易额。
“我们总监让我跟进数字藏品的营销方案,”林墨揉着额角,“说是要把下个月新品发布会做成元宇宙展,每个到场的VIP都送一枚数字勋章。可我连那玩意儿怎么‘送’都搞不懂。”
陈阳终于转过椅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原理不难,核心是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唯一性。就像你手里那枚‘惊蛰’节气徽章——”他指了指林墨手机壁纸上那个会随时间变换光影的虚拟徽章,“你买的时候,其实是买了区块链上的一串代码,这串代码证明你是唯一拥有者。品牌要送数字勋章,无非是在链上生成新的Token,绑定用户钱包地址。”
“钱包地址?”林墨皱起眉,“听起来就很复杂。我们客户那群五十岁往上的经销商,能搞懂这个?”
“所以才需要简化流程。”陈阳打开一个网页,屏幕上跳出一个卡通风格的数字藏品平台界面,“你看‘元界集藏’这个平台,他们开发了‘一键铸造’功能,品牌方上传图片、设置稀缺度,用户用手机号就能领取,系统自动生成专属数字资产。上个月‘老字号数字博物馆’项目,就是用的这套系统,七十岁的非遗传承人都能玩明白。”
林墨凑近屏幕,那些在她看来只是虚拟图片的数字藏品,此刻在陈阳的讲解下,突然有了清晰的商业逻辑。她想起上周在行业峰会上,那位资本大佬挥舞着手臂说的话:“数字藏品不是虚拟泡沫,是商业逻辑的重构!当一件商品同时拥有物理属性和数字身份,它的价值维度就被彻底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