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纪元的商业博弈
凌晨三点,陈默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悬停了半秒。培养舱里的机械臂正将最后一片仿生皮肤贴合在"启明"的肩线,淡粉色的表层在蓝光照射下逐渐泛起与真人无异的肌理光泽。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实验室里,导师捏着被营养液泡得发胀的硅胶手指说:"仿生技术的终极不是模仿生命,是成为生命。"
培养舱的液压装置发出轻微的嘶响,启明的睫毛颤了颤。陈默按下暂停键,屏幕上跳动的神经同步率停在98.7%——这是他带领团队突破的第三个技术瓶颈,也是星火生物科技能否拿到华鼎资本A轮融资的关键数据。
"陈博士,华鼎的周总已经到会议室了。"助理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时,启明的瞳孔突然收缩了一下。那不是程序设定的动作,更像是某种应激反应。陈默心跳漏了一拍,快步走到观察窗前,正对上那双琥珀色的眼睛。
会议室里的周明轩正把玩着一支钛合金钢笔,笔身倒映出他身后落地窗外的城市天际线。这座被称为"硅谷2.0"的科技园区里,至少有七家公司在研发仿生肢体,但星火生物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用生物3D打印技术复刻了人类的神经突触。
"陈博士的技术确实令人惊叹。"周明轩的钢笔在桌面上敲出规律的节奏,"但华鼎投的不是实验室成果,是商业模式。你能保证这些仿生肢体不会像五年前的'铁臂事件'那样,在使用者体内引发排异反应?"
陈默翻开平板里的临床报告,最新一页显示着五位截肢患者的康复数据。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舞蹈演员林溪,她装上仿生右腿后的第三周,就在慈善晚会上完成了足尖旋转动作。"我们的生物涂层采用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培育,排异率低于0.3%。"
"0.3%就是300万分之一的风险。"周明轩突然前倾身体,钢笔尖指向报告里的免责条款,"但对商业保险来说,这意味着每年至少要赔付两千起医疗纠纷。"他的声音里带着某种金属质感,像在测试麦克风的灵敏度,"星火需要的不只是技术突破,是让资本相信,你们能把'可能'变成'必然'。"
走廊尽头的应急灯突然闪烁起来。陈默借口去洗手间离开会议室,却在安全通道撞见了林溪。她穿着便于活动的弹力裤,仿生右腿的外骨骼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们在质疑你的技术?"她的声音比舞台上沙哑些,带着术后恢复期特有的疲惫。
"资本总是需要确定性。"陈默注意到她扶着墙壁的手指泛白,"今天的复健强度是不是太大了?"
林溪突然笑了,右腿轻轻点地,金属关节发出细不可闻的嗡鸣:"昨天我试着跳了《天鹅之死》的片段,它...记住了那个动作。"她掀起裤管,露出仿生皮肤下淡蓝色的血管状线路,"你创造的不只是肢体,是记忆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