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241集:《商业与智能城市规划》

第241集:《商业与智能城市规划》(1 / 2)

商业与智能城市规划

凌晨三点,林深的指尖在全息沙盘上划出蓝色光轨。滨海市的三维模型在他办公室中央缓缓旋转,霓虹灯流成的血管里,一串红色代码正沿着地铁线路疯狂蔓延。

“第17次模拟失败。”助理的电子音带着电流杂音,“城南区电网负载超出阈值37%,智能交通系统陷入死锁。”

全息沙盘突然崩解成漫天光点,林深按了按发胀的太阳穴。玻璃墙外,这座正在试点“数字孪生”系统的城市还在沉睡,而他带领的“蜂巢”规划团队已经连续熬了四十天。作为国内首个全要素智能化改造项目,滨海市的每一寸地下管线、每一盏路灯都被接入物联网,但此刻这些本该协同运转的“神经末梢”,正像闹别扭的孩子般各自为战。

“把能源模块单独剥离出来。”林深重新调出数据面板,“我们可能搞错了优先级——市民要的不是永不宕机的系统,是凌晨三点能买到热包子的便利店。”

一、数据流里的菜市场

陈阿婆的菜摊进驻智慧农贸市场那天,检测机器人三次卡住她的竹篮。这个用了三十年的竹篮边缘磨损严重,传感器总把凹陷处误判为农药残留超标。

“阿婆,您这篮子该换了。”市场管理员小王举着终端设备,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合格标识,“新系统连土壤重金属含量都能测,您这竹篮的误差比人家小数点后三位还大。”

陈阿婆往秤盘里添了把小葱:“我这篮子装过的菜,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她看着摊位前自动结算的玻璃台,昨天刚学会扫码支付的手还在发颤。市场改造后租金涨了三成,但客流确实多了——那些戴着智能手环的年轻人喜欢对着蔬菜扫码,看它们从播种到运输的全流程数据。

傍晚收摊时,小王跑来告诉她,今天的营收数据被上传到城市大脑。“系统说您的本地小青菜最受欢迎,建议明天多进二十斤。”陈阿婆数着微信到账的提示音,突然发现竹篮把手处,不知何时被小王缠上了圈反光贴。

城市规划馆里,林深正对着巨大的全息投影讲解:“我们在23个社区菜市场植入了供需预测模型,但上周发现,系统总把‘陈阿婆’识别成连锁品牌。”他调出一组对比数据,红色曲线代表算法预测的进货量,蓝色折线是实际销量,在每日清晨五点总会出现奇妙的交叉,“后来才知道,阿婆每天多进的三斤香菜,是给老街坊留的人情。”

台下响起笑声,投资商张总却皱着眉:“林博士,资本需要的是可复制的模型,不是菜市场的人情账。”他转动着定制款智能手表,表带镶嵌的芯片能实时监测城市各区域的商业活力指数,“你知道吗?城东智慧社区的商铺空置率下降了17%,但城南区还在拖后腿。”

林深指向沙盘上闪烁的绿色光点:“那里有全市最多的老旧小区,居民平均年龄62岁。我们的智能垃圾桶识别不了煤球灰,自动贩卖机里的进口牛奶总被换成散装酱油。”他放大一块数据盲区,“张总,智能城市不是给城市装系统,是让系统学会适应人。”

最新小说: 她不伺候后,京圈太子们急疯了 解约回国后,归国爱豆的巅峰之路 峡谷恋情,对抗路糖份超标啦 八零:牛马老太重生,这次我当搅家精 爱你,是我戒不掉的瘾 快穿:从入门到精通 四合院:疯批傻柱一心报复白眼狼 惹火 恰春归 大小姐,您吃错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