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译电者 > 第192章 国产卫星通信地面站建设

第192章 国产卫星通信地面站建设(1 / 2)

卷首语

【画面:1965 年 7 月的西北荒漠,狂风卷起黄沙掠过荒芜的戈壁,镜头缓缓扫过插在沙土中的测量标杆,上面系着的红布条在风中猎猎作响。远处,工程车扬起漫天尘土,总工程师老郑戴着沾满泥浆的安全帽,手中的图纸被风沙卷起边角,他用膝盖死死压住,目光却坚定地望向天际。字幕浮现:1965 年盛夏,当世界航天竞赛进入白热化,中国科研人员在茫茫荒漠中开启了一场与时间和技术的赛跑。老郑和他的团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进口的精密设备可用,只能靠算盘计算轨道参数,用双手打磨天线部件 —— 他们要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竖起连接太空的 “钢铁耳朵”,让中国的通信电波第一次突破大气层的阻隔。】

1965 年 7 月 5 日,西北某荒漠深处的临时指挥部里,52 岁的地面站建设项目总工程师老郑,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刚收到的卫星轨道测算数据。桌上的《国产卫星通信地面站建设任务书》写得明白:“一年内建成首座自主地面站,实现与卫星的稳定通信。” 他抬起头,看着满脸疲惫的技术团队:“国外封锁核心技术,咱们只能自己蹚出一条路,没有退路。”

一、图纸上的艰难起步

根据《1965 年卫星通信地面站建设档案》(档案编号 WXJS-1965-07-01),地面站建设面临三大技术难关:高精度抛物面天线设计、高灵敏度信号接收系统研发、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技术。老郑在首次技术研讨会上摊开一张皱巴巴的草图:“这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参考 ——1962 年从国外期刊翻拍的模糊照片,连比例尺都没有。”

技术员小张提出疑问:“天线反射面精度要求 0.1 毫米,咱们的机床精度只能达到 1 毫米,怎么解决?” 老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团队走访了全国 17 家机械厂。在沈阳某机床厂,他发现工人用手工研磨镜面的方法,能将误差控制在 0.05 毫米。“土办法加巧心思,一样能出高精度!” 他的提议让团队重燃信心。

二、荒漠中的钢铁铸造

7 月 15 日,天线基座浇筑工程启动。老郑坚持采用 “钢筋混凝土 + 预应力钢缆” 的复合结构,以抵御西北地区频繁的沙尘暴。但在首次浇筑时,混凝土出现蜂窝状孔洞,技术员小李急得直冒汗:“配比没问题,到底哪里出了错?” 老郑蹲在工地观察了整整一夜,发现是沙漠昼夜温差导致模板热胀冷缩。

“给模板穿上‘保温衣’!” 老郑立即下令用棉毡包裹模板,并调整浇筑时间为凌晨气温稳定时段。此后的每一次浇筑,他都守在现场,用温度计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用自制的探针检查密实度。当重达 300 吨的天线基座稳稳矗立在荒漠中时,老郑的军用水壶里,已经沉淀了厚厚的黄沙。

三、实验室里的信号攻坚

最新小说: 网游:我!唯一内测玩家 海贼王之海域骄雄 少女前线之因你而在的格里芬 崩坏三:我杀了他们,但我是好人 喂!亲一口,命给你! 网游之这个杀手是牧师 境界触发者! 山海经中山的故事 怪物猎人苍蓝星 嬿婉传:娘娘她只想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