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刻画完成后,郭静对陶罐进行了最后的修整。她仔细检查着陶罐的每一处线条,确保它们流畅自然。她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件陶艺作品,更是她与外婆情感的纽带,是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和延续。
终于,陶罐完成了。郭静将它放在一旁晾干,看着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期待。她想象着当陶罐经过窑火的烧制后,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地将她对外婆的思念完美地展现出来。
几天后,陶罐晾干的程度达到了烧制的要求。郭静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将陶罐放入窑炉。她点燃窑火,看着火焰在窑炉中跳跃,仿佛是在为这件承载着记忆的作品注入生命的力量。窑火的温度逐渐升高,郭静守在窑炉前,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观察口。
在等待烧制的过程中,郭静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她想到了外婆一生对陶艺的热爱和执着,那种纯粹的情感一直影响着她。她也想到了自己在陶艺道路上的种种经历,那些挫折与成功,都让她更加坚定地追求着陶艺的真谛。
随着时间的推移,窑火的温度达到了预定的高度。郭静知道,此时的陶罐正在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她想象着窑火中的陶罐,碎片与新泥在高温下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质感和色彩,就像她的记忆与现实在这一刻完美交织。
漫长的等待后,烧制终于结束。郭静关闭窑火,让陶罐在窑炉中自然冷却。这等待的过程充满了煎熬,她既期待看到烧制后的成果,又担心结果不如自己所愿。她在工作室里来回踱步,时不时地看向窑炉,心中默默祈祷着。
当窑炉的温度降到合适的程度,郭静缓缓打开窑炉的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她眯起眼睛,透过热气看向窑炉内的陶罐。当热气渐渐散去,陶罐的全貌呈现在她眼前时,她不禁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