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毕业展,对她来说,是一个向世界宣告自己艺术理念的舞台。她要用这件作品告诉所有人,陶艺不应被传统的审美和技艺所局限,那些所谓的瑕疵与不完美,其实是艺术创作中最真实、最宝贵的部分。
随着毕业展的开幕,展厅里渐渐热闹起来。老师们、同学们以及校内外的艺术爱好者们纷纷涌入展厅,欣赏着一件件充满创意与才华的作品。郭静站在自己的展位旁,紧张又期待地看着人们对她的作品投来或好奇、或惊讶、或赞赏的目光。
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驻足在郭静的作品前,他的目光在碎陶片拼贴和未烧制的生坯之间来回移动,神情严肃而专注。郭静的心不由自主地提了起来,她知道,这位教授在陶艺界有着极高的威望,他的评价或许会影响很多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许久,教授缓缓抬起头,看向郭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小姑娘,你很有勇气。在这个追求完美与技巧的环境里,你敢于展示这样一件充满‘不完美’的作品,很了不起。能跟我讲讲,你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吗?”
郭静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教授,我认为陶艺不应该仅仅追求表面的完美。这些碎陶片,它们虽然破碎,却承载着我在陶艺创作中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而这个未烧制的生坯,它象征着陶艺的无限可能,它还没有被窑火定型,就像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与希望。我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打破大家对陶艺的固有认知,让人们看到陶艺更丰富、更真实的一面。”
教授微微点头,“你的想法很独特,也很深刻。陶艺确实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不过,在追求个性与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技艺的根基。只有在扎实的技艺基础上,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郭静连忙点头,“教授,我明白。我在创作过程中,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和传承传统陶艺技艺。我只是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陶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