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X]种文化类型。现在针对每种类型制定融合策略。先来看集体主义且文化保守的星球类型。”擅长博弈论的数学家说道。
针对这类星球,数学家们运用博弈论构建模型,分析新科技与传统文化在集体决策中的博弈过程。
“通过博弈论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如果以传统仪式的核心价值为基础,将新科技元素作为提升仪式效率或体验的辅助手段,在集体决策中更容易被接受。比如在某些宗教仪式中,利用能源转换装置产生的特殊光影效果,营造更庄重的氛围,同时又不改变仪式的核心流程。这样,新科技与传统文化就能实现较好的融合。”擅长博弈论的数学家展示着模型说道。
对于个人主义且文化开放的星球类型,擅长偏好分析的数学家则展开工作。
“我们通过偏好分析发现,这类星球的个体对新奇、个性化的文化体验有较高需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结合新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的个性化文化产品,比如利用材料合成技术制作具有传统图案但功能独特的个人饰品,或者开发基于虫洞概念的虚拟现实文化体验游戏,满足他们对个性化和新科技的追求。”擅长偏好分析的数学家说道。
随着针对不同文化类型星球的融合策略制定完成,文化交流活动在各星球重新有序展开。然而,在新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另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
“林翀,随着新科技在各星球的深入应用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我们发现不同星球之间的科技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原本科技基础好且文化开放的星球,能够迅速吸收新科技并创新发展;而科技基础薄弱且文化保守的星球,在融合过程中进展缓慢,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负责跨星球发展研究的成员担忧地说道。
林翀神情凝重,“数学家们,这是个严峻的问题。我们要从数学角度找到平衡不同星球科技发展差距的方法,促进联盟内各星球的共同发展。大家有什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