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和班里同学的学习进度完全不同,为了专心备战高考和IMO,林东升直接向学校请了假,多数时候都在教工宿舍里埋头苦学。
偶尔学累了,他才会到教室里去听听课,权当休闲和放松。
每当这种时候,都会有很多同学来向他请教各科的疑难问题,而他也总是来者不拒,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问题所在。
渐渐的,班里除了少部分和他混得比较熟的,还会继续喊他“东哥”,很多同学都会直接喊他“林老师”。
林东升也成了全校唯一一个不拿工资、没有编制、又倍受同学们喜欢和尊敬的小老师。
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同学的数学和理综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全校数学能考到120分以上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大家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害怕数学和理综了,有些甚至找到了学习的信心,慢慢喜欢上了这些课程。
陈肃老师也在林东升的刺激下,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不知不觉,就在各种初中生数学杂志上,发表了不少的优秀文章。
除了每周天晚上雷打不动的小班教学,多数时候,林东升都一个人在宿舍里独享寂寞。
竞赛需要深度思考,不需要题海战术,但高考需要题海战术。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得分,尽可能规范地答题,就必然需要不断做题来保持手感和节奏,天才也不例外。
担心他一个人闷在宿舍里学习,会出心理问题,学校直接从计算机房挪了一台旧电脑过来,还帮他通上了网线。
这样一来,林东升也过上了可以随时上网的日子,但是电脑配置很差,玩不了游戏。
林东升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除了每周末会上QQ和苏文浅简单聊上几句,多数时候,都是在用电脑查找各种知识。
为了节省打印费,他甚至直接在网上搜出全国各地近十年的高考真题卷,一边对着电脑答题,一边快速保存和总结。
因此,快到高考的时候,他几乎将各科的高考真题卷,只要是网上能搜得到的,全都刷了一遍。
由此,他也渐渐看出了近几年各科高考的出题风格和命题趋势,并将这些心得,第一时间分享给苏文浅。
至于郑山博、钱明、谈剑等人,他则没有急着分享,因为这些家伙现在才高二,要等到高三才会参加高考。
在和苏文浅交流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印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将这些心得和体会,总结出来,抽空交给学校,方便高三的老师和同学们复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