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留下一千斤就足够吃,其余除上交的,还能卖出一大笔钱。
小儿子也顺利考上秀才,前途无量。
加上前阵子出的那档子事,得的赔偿。
今年一家子日子都好了十几倍。
目前唯一不清楚情况的,只有走商还未归家的二儿子。
他想着,等这次二儿子回来,就让他别再出去。
他想到老爷子之前提议,如果葵花赚的钱多,便把宅子扩建的事,心头一片火热。
他对几个儿女还是挺愧疚。
之前因为他的原因,家里一直青黄不接。
大儿子还好,有个孩子。
老二见天出外跑商,至今还没留个孩子,二媳妇也每年只能留在家里苦等。
现在日子好起来,他们也得有个自己的小家。
二女儿年岁上来,婚事也要重新寻摸。
小女儿也到相看的年龄。
还有小儿子,其实也差不多可以先相看了。
越想,李承志嘴角翘得越高。
放下账册就高声喊道。
“乡亲们,刚东家已经知道大家伙的心意,东家说了,心意她接了,不过一切还是照规矩办事,往年多少今年就多少,如果大家伙真想谢,明年就多卖几分力,多种些粮食,把日子过起来。”
众人闻言,立刻嗡嗡嗡的喊。
“规矩是规矩,心意是心意,要不就当多出的一成咱送东家尝。”
“对对。”
每个人都是红光满面,多送出一成粮食,没有半点不舍。
这一成粮食,可还没东家给他们增的亩产多。
不送心里都不大安心。
李承志笑着抬手往下压了压。
等众人安静下来,才继续道:“这是东家的意思,咱就别轴了,真心感谢,那就把力往明年使,多种一些田,多交一些粮,大家伙把生活过好了,每天乐呵呵,东家看着也开怀是不。”
“好了,时间不早,就不多话,来来,开始了。”
他说着,在早准备的桌后桌下,摊开账本。
排第一的人立刻扛着装粮的布袋上前。
两名助手,一名上前打开布袋,抽检粮食。
一名则负责上称。
舀出一成粮食到旁边的大麦桶里,多出来的连同布袋一起还回去。
“真好。”福安郡主看了会,低声感慨一句。
随后转身往云知意的院子走,心中莫名升起一股火。
不是怒火,不是妒火,也不是郁火。
而是一股像终于寻到目标而烧起来的烈焰。
她以前所做的事,就是过好当下,并且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她得太后宠爱,又继承母亲遗产,本身钱财产业自都不缺。
却还是费力的去搞琼阁,打造名气和地位。
无非就是知自己没有一个正经娘家,太后在世还好,若哪天太后走了,自己在婆家日子不一定能继续舒心。
可自从跟云知意走到一起。
她似乎才明白,人生不止居于后宅那一亩三分地。
尤其是她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能做的事更多。
“善银?”听到福安郡主就琼阁起的新项目,云知意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