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蹄铁叩击着玉城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发出“嗒…嗒…”的单调回响,混入清晨市井渐起的喧嚣。乌篷车老旧的车轴随着颠簸,规律地呻吟着,像一首催眠的乡间小调。车帘是洗得发白、带着补丁的青布,被晨风掀起一角,将外界的烟火气一丝丝漏进这方小小的移动空间。
韩斌蜷坐在铺着干草的车厢里,背靠着一个散发着陈年谷物气息的麻袋。透过晃动的车帘缝隙,玉城破晓的画卷在他眼前缓缓铺开:
市井烟火,车过南城菜市口,空气骤然嘈杂喧腾。沾着泥点的水灵青菜、笼屉里蒸腾着白汽的包子馒头、挂着油亮烧鸡的熟食摊子、此起彼伏的吆喝讨价声…混合着泥土、生鲜、油烟、汗水的浓烈气息扑面而来。一个挑着沉重菜筐的佝偻老农,被匆忙的行人撞了个趔趄,几颗翠绿的莴苣滚落泥水洼。老农心疼地哎哟一声,顾不上骂人,手忙脚乱地去捡。牛车慢悠悠地从旁驶过,韩斌的目光与老农浑浊焦急的眼神有一瞬的交汇。
城外野趣,出了城门,喧嚣渐远。青牛踏上夯实的黄土官道,两旁是无垠的田野。正值初夏,稻苗青青,在晨风中翻涌起碧绿的波浪。远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被晨光染成淡淡的金色。田埂上,几个头戴草帽的农人早已开始劳作,弯腰侍弄着庄稼,偶尔直起身捶捶腰背。更远处,一条蜿蜒的小河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几个半大孩子赤着脚在浅水处摸鱼虾,嬉笑声随风隐隐传来。一切都显得宁静、忙碌、充满生机。
途中驿站,晌午时分,牛车在一个简陋的茶水铺子旁停下歇脚。车夫,那位始终沉默如石、穿着洗得发白青衫的中年人,终于下了车辕,向店家要了一壶最粗的茶,几个硬邦邦的杂粮饼子,就着店家免费提供的咸菜疙瘩,蹲在车旁默默地吃。韩斌也跳下车活动腿脚。茶水铺里歇脚的脚夫、行商们高声谈笑着,话题无非是今年的收成、哪条路不太平、邻村的奇闻异事。空气里弥漫着劣质烟草、汗味和劣质茶水的混合气息。一只瘦骨嶙峋的黄狗在桌下逡巡,眼巴巴望着食客。韩斌掰了半块饼子丢给它,黄狗叼起,飞快地窜入路边的草丛。车夫瞥了一眼,没说话,继续啃他的饼子。
暮色山影,日头西斜,牛车驶入起伏的山道。两侧山势渐陡,林木葱郁。空气变得清冽湿润,带着松针和泥土的芬芳。鸟鸣声在幽谷中回荡。山路盘旋,牛车走得很慢。偶尔经过山涧,能看到清澈溪水撞击岩石,溅起雪白水花。几处险峻拐弯处,残留着香烛纸灰的痕迹,大约是祈求山神保佑行路平安。暮色四合时,山风转凉,裹紧了单薄衣衫的韩斌,听着车外归巢倦鸟的啼鸣和青牛沉稳的喘息,一种远离尘嚣、深入未知的孤寂感悄然升起。
如此走走停停,第三日傍晚,牛车终于在一处毫不起眼的山坳口停下。
“到了。” 车夫木讷的声音第一次主动响起,带着一丝长途跋涉后的疲惫。
韩斌跳下车,活动着有些僵硬的四肢,举目四望,心中不免有些愕然。
眼前根本没有什么想象中的仙家洞府、宏伟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