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想要。
九叔斜眼偷偷瞄了一下激动得不行的文才,轻咳一声,问道:“文才,你觉得何杨这小伙子怎么样?”
文才猛地一个激灵,看着师傅,心里犯起了嘀咕:“师傅这是什么意思?我该咋回答呀?”
九叔等了半天,也不见文才吭声,“暗示”得愈发明显了几分,说道:“我说把何杨收入门墙,你觉得行不行?”
文才这才反应过来,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嘿嘿一笑,脑袋像小鸡啄米似的,不停点着,说道:“好,好得很呐!”
九叔深吸一口气,狠狠地瞪了一眼这个不开窍的徒弟,当下便借坡下驴,说道:“既然文才这个师兄没意见,那我就把你收入门墙!”
何杨微微一笑。
九叔在询问文才的时候,心里便已经明白,这事十有八九成了。
否则天底下,哪有师傅收徒弟,要询问徒弟意见的做法?
现在九叔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拜师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何杨微微一笑,当即对着九叔郑重地行了拜师之礼。
这次,九叔坦然地接受了何杨的大礼,将他扶起后,神色郑重地说道:“我暂时先把你收入门墙,待我选定一个黄道吉日,上禀祖师爷后,再正式将你纳入茅山派。”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切都得按照茅山派的规矩来办。
三天后,便是黄道吉日。
在文才的指导下,何杨经过沐浴焚香等一系列繁琐的仪式,而后上禀祖师爷。
至此,何杨和文才一样,成为了九叔这一脉的入门弟子。
“师兄好!”
何杨依照礼节,在拜师仪式上规规矩矩地对着文才见礼。
文才在母胎之中便遭遇邪祟侵蚀,出生后天资有限,人也显得少年老成(看起来十分显老)。在修行的道路上,他这辈子成就极为有限。将来若能打理好现在的义庄,为九叔养老送终,便算是尽到本分了。
至于秋生,天资聪慧,可惜生性跳脱。
他拜师九叔,也是靠着姑妈的关系,修炼之事和文才一样,迟迟未能入门。这会儿他还没正式被九叔收入门下,只能算是九叔的记名弟子,属于茅山派的外门。
何杨这一入门,秋生就得称呼他为师兄。
二人相互见礼,何杨对这位师弟一视同仁,趁着师傅不注意,悄悄塞给秋生十块大洋。
秋生眼睛一亮,嘿嘿一笑,麻溜地将大洋揣入怀里,心里暗自嘀咕:这一声师兄,叫得太值了。
收徒仪式结束后,九叔带着何杨来到供奉的祖师像前。
祖师像庄严肃穆,九叔神色凝重,郑重其事地为何杨讲述了茅山派的悠久历史,随后传下了茅山派的镇派功法《上清大洞真经》的第一层修炼法门。
《上清大洞真经》简称《大洞真经》《洞经》或《三十九章经》,被上清派(茅山派)奉为诸经之首。此经全面地反映了上清派修炼的法术,号称读之万遍即可成仙,被誉为“仙道之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