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吗?"李老师的电话打了进来,"刚才的放量拉升是试盘,现在要观察跟风盘。"林深立刻调出资金流向图,显示主力净流入1200万元,而散户净流入仅300万元,这说明跟风盘并不多,主力还在收集筹码。股价在8.50元遇阻后,开始横盘整理,成交量逐渐萎缩,形成"价涨量缩"的良性走势。
午后一点半,安纳达突然直线拉升,五分钟内涨幅达7%,股价突破9元整数关口。林深看着盘口的千手大单连续涌现,想起《涨停板战法》里的"攻击量"形态——此时的成交量比早盘拉升时放大50%,且每笔成交多在300手以上,这是主力发动总攻的信号。当股价触及9.2元时,他注意到盘口出现"拖拉机单"——卖一到卖五挂着连续的1000手卖单,如同一堵墙,但这些卖单在几分钟内被逐一吃掉,股价最终在两点十五分封死涨停板,成交量放出5.8万手,创三个月新高。
涨停板上的封单从5000手逐渐增加到1.2万手,林深看着账户里10%的浮盈,双手止不住地颤抖。他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自己也是在涨停板上追高买入,结果次日便是连续跌停。但此刻不同,他调出安纳达的龙虎榜数据,发现买入前五全是机构席位,合计买入6800万元,而卖出前五都是散户席位,合计卖出不足2000万元。这与导师说的"机构抢筹=主升浪开启"完全吻合。
傍晚,林深带着小夏来到常去的面馆,要了两碗加蛋的牛肉面。小夏看着父亲手机里的持仓截图,惊讶地说:"爸,你真的赚回来了?"林深看着女儿发亮的眼睛,想起上午她欲言又止的神情,喉头有些哽咽:"小夏,爸爸以前做错了很多事,但这次......"他顿了顿,看着窗外渐浓的暮色,"爸爸学会了先看路,再走路。"
回到家时,安纳达的股吧已经炸开了锅。有散户后悔在8.2元割肉,有大V分析涨停原因是锂电池概念回暖,还有人猜测主力目标位在15元。林深关掉股吧,打开笔记本,在"安纳达操作记录"下写下:"主力出货特征:1. 放量滞涨;2. 长上影线;3. 筹码峰上移;4. 利好频出。警惕出现'钓鱼线出货'或'对敲出货'。"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不是买入,而是何时卖出。
夜深人静时,林深再次打开安纳达的走势图。涨停板后的K线像一支蓄势待发的箭,底部筹码峰依然稳固如初。他想起李老师最后说的话:"主力吸筹用月算,出货用天算。你要做的,是在他们准备卸货时,提前下车。"窗外,月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键盘上,照亮了他笔记本上新写的一行字:"暗涌之下,不仅要看见涨潮的方向,更要听见退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