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始)
林深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股价,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沿。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着2025年6月3日23:17,距离布局超材料概念股已过去整整三天。此刻,西部超导()的股价正以每分钟0.3%的速率攀升,成交额突破28亿元,创历史新高。
“林总,中矿资源(002738)的董秘回复了。”助理小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们确认Li-6提纯技术通过ITER认证,纯度达到99.998%。”
林深的瞳孔微微收缩。根据他之前的分析,中矿资源作为全球仅有的两家掌握Li-6工业化提纯技术的企业,其产品是核聚变氚增殖层的关键材料。每GW聚变堆年消耗Li-6约1吨,单价超3000万元,而公司2025年产能将扩至10吨,占全球供应量的70%。这意味着仅这一项业务,就能为公司带来至少30亿元的年收入。
“通知交易部,按计划加仓中矿资源。”林深的声音平静,但手指却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另一个窗口,“同时密切关注国光电气()的订单动态,他们刚公告中标CFETR偏滤器采购项目,单套价值量超2亿元。”
小周应声离去,办公室再次陷入寂静。林深将目光投向墙上的巨幅走势图,上面标注着可控核聚变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超导材料、第一壁材料、冷却系统、燃料循环……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不同的上市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股价走势,正随着核聚变技术的突破而节节攀升。
三天前,林深在第八十一章布局超材料概念股时,就预见到了这一趋势。当时,他通过分析政策文件和行业报告,发现中国“十四五”核能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聚变研发,2025年投入超300亿元。同时,全球范围内,美计划建造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电站,德国设立高能量密度研究所,国际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技术突破+政策催化+订单落地,这是典型的科技股炒作三要素。”林深喃喃自语,“但真正的机会在于那些具备高技术壁垒、高订单确定性、高毛利水平的企业。”
他调出西部超导的财报,仔细查看其2025年一季度数据:营收同比增长35%,净利润增长54%,高温超导带材产能达200吨,单价较低温材料提升5倍,毛利率超50%。更重要的是,公司作为全球唯一实现ITER项目超导材料批量供货的中国企业,2025年CFETR启动建设后,超导磁体需求超50亿元,市占率超60%。
“这样的公司,才是核聚变产业链的核心标的。”林深心想,“相比之下,那些蹭概念的杂毛股,不过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