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电流声,仿佛是时间流逝的低语。
赵大海蜷缩在金属椅上,手腕上的手铐随着他的颤抖与桌面碰撞出细碎的响声,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他脆弱的神经上。
祁同伟隔着单向玻璃,目光如炬地盯着笔录纸上逐渐清晰的供词,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观察窗的边框,节奏时快时慢,透露出他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那是赵大海交代的第三个同伙藏身地点,这个线索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很可能成为打开整个案件真相大门的关键钥匙。
“祁厅,李建雄的银行流水对不上。” 经侦队长抱着厚达半尺的卷宗推门而入,牛皮纸封面上的红章还未干透,油墨的气息还隐约可闻。
“表面看是正常的五金店周转,但每笔超过五万的转账都备注‘机械配件’,和机械厂的采购清单完全不符。” 他将卷宗重重地放在桌上,文件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
祁同伟转身时,警服的肩章擦过墙面,留下一道浅灰的印子,仿佛是他匆忙间留下的痕迹。
“把赵大海提到的‘老地方’三个字输入户籍系统,” 他的目光落在审讯室墙上的全市地图,红笔圈出的废旧水泥厂格外醒目,像是一个等待被揭开的秘密,“查 1998 年以前在该厂工作过的员工,尤其是和李建雄同期的技工。”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却也暗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凌晨三点的物证鉴定中心灯火通明,宛如黑夜里的一座灯塔。
林小婉的白大褂领口处别着微型手电筒,光束在显微镜下的金色毛发上跳跃,如同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微观世界。
助手小周举着新的检测报告,打印纸上的油墨还带着温热,仿佛刚从打印机里诞生。
“组长,毛发根部检测出苯二胺,是 2000 年代初流行的工业染发剂,同时含有 3 号齿轮油的主要成分 —— 和赵大海住所发现的润滑剂完全一致。” 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提高,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
林小婉摘下护目镜,疲惫的双眼布满血丝,指尖划过载玻片边缘,那里贴着从赵大海鞋底提取的蓝色粉末。
“把这些样本和机械厂近三年的采购单对比,” 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倦意,“尤其是 2004 年冬季的防滑地砖供应商 —— 这种蓝色颗粒,我在前三起案发现场的窗台缝隙里都见过。”
她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很可能成为锁定罪犯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