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的阳光把老街晒得发烫,林默棋艺馆的天井里,老槐树的浓荫铺满半张石桌。周明轩坐在竹椅上,看着周承宇给“百年棋钟”上弦,黄铜钟摆晃出悠悠的弧光,每声“滴答”都与1952年林默初到老街时的钟点重合,像时光在原地打了个结。
“爷爷,钟摆的振幅几十年没变过,”少年把耳朵贴在钟壳上,“铸造师说这是物理奇迹,可我觉得是太爷爷在握着钟绳——他总说‘棋心不老,时光就带不走棋局’。”周明轩望着钟面上的铜锈,“林默”二字的刻痕里积着细密的灰尘,像老人鬓角未扫的霜,却在阳光里透着股不肯褪色的劲。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新收的槐米,正用竹匾晾晒。老人戴着老花镜,把槐米分装成小袋,每个袋子里都塞着张纸条:“棋心要像槐米,看着小,熬出的茶能暖透岁月。”这些袋子要寄往全球的棋社,袋口的绳结都是“同心结”,是林默当年教孩子们编的样式。“他说结要系三道,”老人的手指在绳间穿梭,“一道拴着过去,一道连着现在,一道牵着将来。”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做“棋心基因检测”,从林默用过的棋盘上提取的生物样本,与全球棋手的唾液样本比对后,竟发现了共同的“执着因子”。“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棋心相通’,”苏晚展示着基因图谱,“无论肤色语言,只要真心爱棋,血脉里就会长出一样的根。”检测仪器旁摆着副泥棋,是非洲孩子用当地红土捏的,棋身上的指纹与林默的旧棋谱上的指印,在显微镜下惊人地相似。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千秋棋心墙”。墙上嵌着块巨大的水晶,里面封存着各国棋手的头发,在光线下折射出七彩的光,中心是林默的一缕白发,像颗永不熄灭的星。“太爷爷说,‘头发里藏着心的密码’,”小姑娘指着水晶里的纹路,“您看这些丝缕,绕来绕去都缠着个‘帅’字——那是咱们共同的棋心。”
午后,“全球棋心接力”在云端启动。从老街发出的“初心信号”,经各国棋手的心脏监测仪接收,转化成不同频率的电波,最终在屏幕上汇成颗跳动的红心。当叙利亚女孩的心跳与林默的旧心电图重合时,全球的棋馆同时响起掌声,有人对着屏幕鞠躬:“谢谢你们,让我们知道棋心真的能活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