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的晨雾漫过老街,林默棋艺馆的“万代棋艺阁”里,陈列着从远古到未来的棋艺结晶:山顶洞人的石子阵、唐宋的棋谱真迹、星际的全息对弈系统,每件展品的角落都刻着小小的绿檀木“兵”,像林默在默默守护着这脉技艺的传承。周明轩站在阁中央,看着周承宇将AI棋手新创的“时空变局”录入典藏,棋路里藏着林默“守中求变”的影子,像跨越万代的手在接力。
“爷爷,‘星际棋艺认证体系’把太爷爷的‘活子算路法’定为基础课,连外星棋手都在学,”周承宇指着全息投影里的教学画面,长着复眼的外星学员正用触角练习“马走日”,“他说‘艺是传家的手艺,越磨越亮’,原来真能传得了万代。”周明轩的指尖抚过林默用过的竹制棋盘,竹纹里还留着当年落子的凹痕,突然想起2096年的白露,全球棋手在雾中举办“艺之接力”,每人落一子复刻林默的名局,林默的虚拟影像笑着说“手熟了,艺就活了”,那时的专注与现在的雾霭重叠,都是浸润时光的沉。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传艺棋”,是用历代棋手的艺之载体做的:林默的竹棋秤削成“帅”,清代棋手的象牙“马”磨成粉掺进漆料,火星棋手的能量“炮”取晶核镶成纹,每颗棋子都透着练过的熟,像有技艺在里面流转。老人把棋子放在晨光里,竹制“帅”的凹痕盛着露水,像藏着万代的招式:“林老师当年总说,‘艺要是只摆在阁里,就成了蒙尘的古董’,”她拿起颗被摩挲得发亮的“兵”,“你看这光,是千万双手磨出来的熟。”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编纂《万代棋艺大成》,收录了从地球到星际的三千种棋艺流派,发现所有创新都离不开“基础扎实”“活用变招”“心怀敬意”三个根基,而林默的棋艺理念恰是这根基的最佳诠释,像棵大树,让万代的枝芽都有处扎根。“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艺传万代’,”苏晚翻开大成的扉页,上面印着林默的话:“艺不在巧,在熟;熟不在多,在悟。”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臻臻传万代展”。展厅的地面是块巨大的“艺之阶梯”,每级台阶都刻着不同时代的棋艺突破:汉代的“盲棋”、唐代的“车轮战”、未来的“跨时空联弈”,拾级而上,能清晰看见技艺如何在传承中精进。最中央的展台是个“艺之镜”,能捕捉参观者的落子习惯,与历代棋手比对,让人看见自己与万代艺脉的联系。小姑娘对着镜子落了颗“兵”,镜中立刻浮现出林默当年相似的落子角度,笑得眼睛亮起来:“太爷爷说‘艺是条河,你我都是浪’,您看这镜里的影,哪代不是连着的?”
午后,“全球艺之接力”在雾散后开始。没有比拼,只有棋手们的“艺之传递”:白发老人教青年“让子的巧”,青年教外星学员“算路的活”,当最小的地球孩子把自己画的“童趣局”教给外星同伴,“万代棋艺阁”的展品突然同时亮起,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轻摇,像万代的棋手在同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