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 第173章 粮断心惊,暗潮涌动

第173章 粮断心惊,暗潮涌动(1 / 2)

马蹄铁叩在青石板上的脆响惊飞了檐角栖鸦。

陈子元勒住缰绳时,后颈的冷汗已浸透中衣——他原打算直接回丞相府整理奏报,可老周说的"北仓新米怪味"像根细针,扎得他在半道猛地掉转马头。

太史慈帐前的灯笼被夜风吹得摇晃,他掀帘进去时,正见那员虎将蹲在火盆边,用短刀挑开染血的布帛。

青铜虎符在火光里泛着冷光,"曹"字纹路像道伤疤。

"子义。"陈子元声音发涩,"方才在马上想起件事——临朐粮仓的火。"

太史慈的刀尖"当啷"掉在陶盆里。

他猛地站起,皮甲上的鳞叶相互撞击,"半月前军报说雷击起火?"

"雷击?"陈子元从袖中摸出卷皱巴巴的纸,是今早被他随手压在案头的密报,"我让人重查了火场灰烬。"他展开纸页,上面歪歪扭扭画着焦黑的木片,"这是从炭堆里筛出来的,浸过桐油的引火绳。"

太史慈的喉结滚动两下,忽然抬手捶向帐柱。

松木柱子发出闷响,震得案上茶盏跳了两跳,"那北仓的米..."

"老周说的怪味。"陈子元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让府里的医官尝了——是微量鼠药。"他望着太史慈骤缩的瞳孔,"每日掺一点,吃不死人,却能让士兵腹泻乏力。

等真到了战时..."

帐外忽有夜枭啼叫,拖得老长的尾音像把钝刀。

太史慈突然抄起案上酒坛,仰头灌了半坛,酒液顺着胡须往下淌,"徐州的粮车被截时,末将还想着是山贼贪财。

合着那些粟米早被倒腾去了许都、柴桑!"他猛地攥住虎符,指节发白,"大人,末将带三千轻骑,今夜就去涪水关——"

"不可。"陈子元按住他手腕,"你若大张旗鼓,幕后的人早把尾巴擦干净了。"他从怀中摸出块玄色令牌,"赵统的三百亲卫明早到,全穿民夫打扮。

你让他们混进运粮队,专查车底夹层、押粮兵的私囊。"

太史慈盯着令牌上"翊军"二字,忽然单膝跪地。

皮甲与地面相碰的声响惊得烛火摇晃,"末将无能,连自家粮道都守不住。"他声音发哑,"那些跟着末将从北海打到益州的兄弟...上个月还说要等打完这仗,带两袋新米回家熬粥给老娘喝。"

陈子元弯腰将他扶起,掌心触到对方甲胄下凸起的骨节——这员能开三石弓的猛将,竟瘦得硌手。

他喉头一紧,"子义,你我都清楚,这不是你的错。"他望着帐外渐起的薄雾,"有人要拆蜀汉的根基,从粮道拆,从军心拆。"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陈子元已站在承明殿外。

晨雾里,他望着殿门上方"汉"字大匾,忽然想起十年前初遇刘备时,那人也是站在这样的晨雾里,说"汉家的天,总要有人撑着"。

"丞相请。"小黄门掀起绣金门帘,殿内的檀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

刘备正倚在御案前看军报,乌发间已添了几缕霜白。

见他进来,立刻放下竹简,"子元,太史慈的军粮..."

"主公。"陈子元刚开口,右首的户部尚书陈震便插话:"臣有本要奏!"他抹了把额角冷汗,"今岁北方旱情比往年重三成,加上粮道被截,库里的存粮只够支撑三个月。"他偷眼瞥向刘备,"老臣愚见,可裁撤水师——"

最新小说: 四合院:大领导是我的老政委 快穿之当炮灰有了外挂 穿越七零:军嫂富可敌国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爷请爬开,姐要独美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纤尘引之妄途 穿越明日方舟却早了几百年 隋烽 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