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湖畔那张冰冷的便签,像一枚淬毒的几何飞镖,钉在INCIB维也纳临时指挥中心的战术板上。两个图形:完美的七芒星,撕裂的环状疤痕;一串坐标:指向区块链深处无法被常规手段窥探的加密数据块。这是渡鸦的棋局,邀请检察官踏入神经几何学与加密数据的双重迷宫。
“索引指向一个建立在‘熵币’底层链上的私有数据分片,”网络行动组的帕维尔声音沙哑,眼中布满血丝,“它被多重‘幽灵锁’保护——不是传统密码学,而是基于神经拓扑验证!任何尝试访问的请求,都必须携带一个在特定神经通路几何空间内、符合七芒星模板的‘思维签名’,否则会被瞬间抹除并反向溯源攻击!”
李晴凝视着全息屏上那撕裂的环状疤痕图形,左手指关节的旧伤隐隐传来灼痛。渡鸦不仅知道这疤痕的存在,更似乎洞悉其背后的神经意义——这是洪学友在“方舟”事件中,为阻止意识融合崩溃而强行超载李晴神经接口时留下的烙印。它既是创伤的印记,也是某种…扭曲的神经通道改造的证明。
“他在测试我,”李晴的声音冷峻,“测试我是否理解‘幽灵印记’的本质,是否拥有…或者能模拟出匹配那把‘钥匙’的神经拓扑结构。”她转向刚从圣安娜修道院送回的水晶片神经图谱全息投影,“也测试我们是否破解了克兰茨的遗产。”
第一重狩猎:神经拓扑的“诱饵”陷阱
破解渡鸦的私有数据分片,需要一把“神经钥匙”。强攻或暴力破解只会触发毁灭机制。李晴的策略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基于沃格尔水晶片上的七芒星核心图谱,结合埃里希的异常脑波特征,逆向构建一个‘拟态神经密钥’,”她命令神经工程团队,“但要加入一个‘后门’——将李顾问疤痕对应的神经异常信号模式,编码为一个隐形的拓扑‘钩子’!”
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计划。拟态密钥需要足够“逼真”以骗过“幽灵锁”的神经拓扑验证,但又必须在验证通过的瞬间,利用那个隐藏的“疤痕钩子”,在数据分片的防御体系中撕开一道微小的缝隙,植入一个潜伏的神经探针。
数小时后,一个高度复杂的神经信号模拟器阵列启动。模拟生成的“拟态密钥”——一个在虚拟神经几何空间中完美符合七芒星模板、却又在核心节点嵌入“疤痕钩子”的思维信号流——被小心翼翼地注入通往那个加密数据块的访问请求中。
指挥中心死寂。屏幕上的访问进度条缓慢移动,每一次微小的跳动都牵动人心。当进度达到99%时——
“验证通过!”帕维尔低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