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声如洪钟,字字铿锵:"陛下圣威!我军于白云湖畔全歼齐东叛军一万五千众,阵斩两千五百,余者尽皆俯首!"
朱高炽勒缰远眺,天边朝霞正将云层染成金红,仿佛是为这场胜利披上的华丽锦袍。他胸中郁气随长吁缓缓吐出——这场御驾亲征的首捷,恰似破晓的第一缕曙光,驱散了朝堂之上的重重疑虑。
犹记上月整军之时,朝堂之上众臣苦谏之声犹在耳畔。他们言及汉王,无不以"神勇无敌"相劝,生怕天子犯险。更有老臣涕泪横流,恳请陛下坐镇京师,勿涉险地。
皇帝怎会不知这位胞弟的武勇?靖难旧影在眼前徐徐展开:东山血战,朱高煦一马当先,枪挑数员大将;白沟河恶斗,他率亲卫冲锋陷阵,搅得敌军阵型大乱;直至镇江城头,朱高煦跃马横枪,亲手断送瞿能父子性命。时人皆称其为"小吕布",勇冠三军之名,天下皆知。
然而这位勇冠三军的弟弟,空有万夫不当之勇,胸中却无半点韬略。面对王师压境,朱高煦竟方寸大乱,分兵南北的昏招,恰如自缚双翼的困兽。
正如张辅所言:"汉庶人可冲锋陷阵于前,却无运筹帷幄之能。"此言如点睛之笔,将这位叛王的致命弱点剖析得淋漓尽致。在绝对的战略智慧面前,个人武勇终究难以扭转乾坤。这场白云湖畔的大胜,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谋略对匹夫之勇的绝妙嘲讽。
白云湖畔,残阳将湖面染成血色,硝烟与血腥味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朱高炽端坐于中军帐前的御辇之上,金丝绣龙的披风在风中微微颤动。接过张辅递来的捷报时,帝王的手指轻轻抚过上面斑驳的血迹,仿佛在触摸这场战争的残酷肌理。
"取诏来。"皇帝的声音沉稳如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随军谨身殿大学士杨荣立刻从紫檀木匣中取出那封早已写就的《废黜汉王诏》。黄绫卷轴缓缓展开,朱红的御印在夕阳下泛着刺目的光泽,墨迹未干的文字仿佛带着灼热的温度:"汉王朱高煦谋逆叛国,着即废为庶人,余党胁从者不问"。
一位锦衣卫千户跪在尘埃中,双手接过诏令,飞身上马。八匹健马组成的驿队如离弦之箭,踏着暮色向济南疾驰而去。与此同时,德州驿站的狼烟冲天而起,驿卒们快马加鞭,将八百里加急文书送往各省布政使司。鼓声、马蹄声、传令声交织成一片,整个中原大地仿佛都在传递着这个震撼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