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远愈发心情沉重,感慨又自责道:
“若筠天资聪颖,又得了华神医传授学得一手好医术,如果当初没有下山回洛城跟我成亲,而是在昙花谷治病救人,又何尝不是过着自由自在、天高地阔的生活!
如今她为了我而困守在王府的宅院里,还被那些阴谋诡计害的身心俱瘁……对若筠而言,终是本王的私心害了她!”
“殿下此言,恐是没能真正明白青书师妹的一片真心!”
华青阳看着低头自责的元远,神情平静,声音和缓道:
“以青书的个性,若是她不愿意的事情,任谁也不可能强求她;可若是她自己决定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她也会无怨无悔!
殿下出身帝王家,又有护一方安宁、创天下一统基业的壮志,这是万民之福!青书师妹出身侯府,自幼耳濡目染亦有家国担当。
青书与殿下如今,应该是珠联璧合,您打江山,她安民生,堪称是福泽一隅,造福苍生!所以她的选择,定是出于她与殿下之间的真心,绝不会是因贪图富贵安乐!
怪只怪在下所学有限,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青阳先生当真了解若筠,只是,如今若筠因我备受伤害,你作为她的师兄,当真觉得若筠为我离开昙花谷是对的吗?”
“殿下既有此问,想必是自己心有顾虑。只是对青书当时的决定,无论是因着信守与殿下自幼的婚约,还是因着与殿下之间的情义,在下都无以置喙。毕竟,我只是青书的师兄!
可“昙花谷”永远是青书的另一个家,只要青书想,昙花谷永远是她的家。
至于殿下与青书之间,殿下如鱼饮水,心底又怎可能全无知晓?青书虽天资聪颖,却无百转千回玲珑心,殿下莫不要舍近求远、自寻烦恼!”
听了华青阳一席话,元远看着他注目良久,华青阳也不回避,目光平静而坚定的回敬着他,二人面对面良久不语。
终于元远拿起酒坛给彼此的酒杯斟满,二人心照不宣的隔桌相碰,一饮而尽。
华青阳之所以成为今日的华青阳,皆因他是“昙花谷”的华青阳!神医华宁门下的华青阳!
至于神医华宁,至于“昙花谷”,还得从这乱世说起!
自前朝渐衰各地战乱纷起,四方势力轮番划地称王,世间百姓皆以能在各方势力间暂获安宁平安苟活为幸,以多过一日便是赚一日为福气,天长日久百姓思安之心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