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府兵制最大好处就是朝廷再也不用养兵,武器装备乃至粮草战马都要府兵自备,
可以省去一大笔军费开支。」
安璇玑顿时觉得十分荒唐,她情不自禁笑道:「府兵固然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然而士兵为朝廷打仗还要花自己的钱?怎麽可能会有这麽离谱的兵役制度?」
姜天骄郑重其事说道:「这种事情确实无异于天方夜谭,可在以前却是天经地义,也是实行将近两百年的兵役制度。」
「大唐初期社会稳定,兵役制度比较健全,府兵们虽然负担较重,但是他们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分配到足够田地,个人还可免除租庸调。」
「府兵无论是出征还是宿卫,都有严格的制度保障,兵役结束便可回家务农,因此还可以勉励维持下去。」
「大唐朝廷为了保证拥有足够田地分给府兵,规定男丁十八岁就会分给一百亩田地,有二十亩地为『永业田」,这二十亩永业田属于私人所有;另外八十亩地为『口分田」,这八十亩口分田属于朝廷所有,六十岁后必须还回去。」
安璇玑嘴角勾勒起绝美的弧度,她挑着黛眉讥笑道:「达官显贵能够通过贿赂官吏,从而不用归还八十亩口分田,反观穷人不仅需要按时归还,而且以后再也分不到任何田地。」
「娘子,你真是聪明啊。」
姜天骄别有深意说道:「古往今来,制定法令的人跟执行法令的人,往往都是两拨人,正所谓上有对策下有计策。」
「均田制属于认丁不认田,哪怕府兵已经没有分到田地,贪官污吏仍然要求府兵归还朝廷八十亩口分田。」
「至于府兵有没有分到田地并不关心,只会要求府兵归还八十亩口分田,没有田地归还就要卖儿女进行还帐。」
「于是出现这种离谱现象,府兵为朝廷打仗花自己的钱,六十岁后还要遭到朝廷剥削,就算没有分到田地也要买地归还八十亩口分田,由此出现大量府兵卖儿女。」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役府兵还是即将服役的适龄男丁,要想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的唯一办法,那就是变成流民逃命天涯。」
「只有带上妻儿老小逃离户籍所在地,跑到别的地方垦殖开荒。就算日子依然困窘,但是至少不会饿死和战死,更不用承受生离死别之痛。」
安璇玑逐渐明白府兵制为何会崩溃,可她皱着黛眉询问道:「夫君,这跟节度使又有什麽关系?你这样岂不是跑题了吗?」
「哎呀,你听我把话说完嘛!」
姜天骄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他只能顺着府兵制继续说下去:「从武周时期开始,府兵逃亡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直到李隆基登基即位的开元年间,府兵制更是名存实亡,甚至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宿卫长安。」
「最要命的是,大量府兵无家可归就会很容易聚众闹事,这些将士本来就对大唐朝廷心生不满,只需一点火星就会燃起滔天大火。」
「彼时宰相张说见到国家有累卵之危,他建立李隆基实行募兵制,面向所有青壮公开招募,不问背景,不问资历,一旦应招就能挂上军籍,让家人随军用粮饷衣赐来维持生计。」
「很多人在走投无路之下,纷纷争先恐后前来应徵入伍,募兵制就是在这种情况应运而生,而这为节度使们尾大不掉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