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归夏!!」
「天命归夏!!!」
洛水之滨全是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士兵们激动将手中的兵器高高举起,寒光在烈日下连成一片耀眼的银海,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无一被这宏大的历史时刻裹挟着发出最狂热的呼喊。
姜天骄手捧神器高高举起,他向天地展示着这新朝的诞生,一个以「夏」为号的帝国在这一刻正式降临。
禅让仪式结束以后。
姜天骄继续沿着铺设红毡的台阶,一步步登上受禅坛的最顶层。
太常卿郑虔身穿庄重祭服立于坛顶一侧,他展开玄色帛书,用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开始宣读《受禅告天文》。
「皇帝臣天骄,敢昭告于皇天上帝丶后土神。」
「臣闻: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皇天无亲,克敬惟亲。昔有唐失御,神器蒙尘。唐帝怠政于深宫,宠奸于帷。杨氏专房,国忠窃柄。忠良钳口于朝阙,黎庶涂炭于郊野。纲纪弛素,礼乐崩颓。怨气干霄,灾告屡见。此诚昊天示谴,兆民离德之秋也!」
「臣天骄,本安氏之婿子,荷之深恩。侍于帷幌,弱冠参于戎机。委质以来,肝脑涂地。
披荆棘,定三京。及燕主践祚,猥以弩钝,备位枢衡。受燕主之重托,寄社稷之安危。虽夙夜匪解,弹精竭虑,冀效涓埃,上答殊遇。然乱未靖,德化未孚。夙兴夜寐,如履薄冰。」
「囊者,燕主深惟历数之攸在,俯察讴歌之所归。谓臣微功,谬加奖擢;察臣愚诚,过蒙信倚。屡降德音,欲行揖让。日:『夫神器至重,必归有德。朕以吵身,乔承洪绪。才非拨乱,德鲜安民。仰瞻乾象,俯察人心。天命在尔,历数有徵。尔有戴难之勋,复着绥怀之惠。神武之姿,允协人望;温恭之德,克配天心。昔尧禅舜,故事具存,今其效矣。朕岂敢贪天之功,违众之欲」。」
「臣闻命震骇,五内崩摧。稽首流涕,固辞至于再三。臣本布衣寒士,遭逢际会。志在除残,
岂望非据?况君臣之分凛如天日,燕主之恩重于丘山。避让不湟,宁敢承命?」
「而燕主执意愈坚,敕旨频颁。百辟卿士,叩阙陈诚;三军黎庶,伏阙呼号。咸日:『天厌唐德,眷命大燕。先帝创业,中道崩殆。今上嗣守,克绍前烈。今稽玄象,龟协从,兆民允洽。天命在躬,非大王其谁?大王若守匹夫之小节,忘苍生之大计,上违今上之圣旨,下拂亿兆之隅隅,
岂仁者之为乎」?」
「燕主以神器宜授于臣,宪章有虞,禅让致位。天骄震畏天命,虽休勿休。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泊于蛮夷君长,金曰:『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群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天骄抵承皇象,敢不钦承。」
「臣仰观穹昊,俯察舆情。惕然惊惧,惕焉忧惶。窃思《易》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众心若此,天意可知。」
「若复巡固拒,必致君臣疑泪,上下离心。非惟上辜昊天眷佑之慈,燕主付托之重;亦恐下负兆民延颈之望,将士浴血之功。是陷臣于不忠不孝丶不仁不义之地也!」
「是用战兢祗栗,勉徇舆情。谨于正月初一,祗受燕主之禅,嗣承天序,临御万方。定有天下之号日大夏,纪元神武。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卜之守龟,兆有大横,签之三易,兆有革兆,谨择元日,登坛受帝玺绶,告类于尔大神;唯尔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夏世享。」
随着郑虔宣读完毕《受禅告天文》,全场肃穆,唯有风声掠过旗帜的猎猎声响。
紧接着郑虔朗声高喝:「燎—祭———
姜天骄从礼官手中接过燃烧火把,他缓步走到燎柴堆前,亲手将火把投入乾燥的柴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