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ba] biquba.vip 天才一秒记住!
网友扒出细节:该院多数老人为原国企退休职工,近年自发组织“回忆小组”,每周聚会分享人生经历,并由一名懂摄像的护工协助录制。火灾当晚,他们正准备刻录第127张碟,主题是“我这辈子最不敢忘的事”。
帖子下,一条评论被顶至最高:
>“他们怕的不是死,是死后无人知晓自己活过。”
小陆看到这条时,正坐在电脑前整理“火种3.0”升级清单。他停下手指,怔了很久。
他知道,真正的危机不在查封,不在追捕,而在遗忘本身??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消解:一代人离去,故事随之风化,最终连提问的人都不再存在。
必须加速。
他召集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一项激进构想:**“火种进教材”计划**。
“我们不能只靠地下传播。”他说,“要让这些故事进入课堂,哪怕是作为语文课的拓展阅读,历史课的讨论材料。只要学生看过一眼,种子就算埋下了。”
魏莉莉皱眉:“教育系统管控极严,正规渠道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们要造‘伪教材’。”小陆平静道,“设计成教辅书封面,内页夹带微型存储卡;或者做成‘高考作文素材精选’,实则收录真实口述摘录。通过书店、打印店、补习班流通,让学生自己发现。”
方盛眼睛一亮:“还能搞‘错版书’营销??宣称某出版社误印了敏感内容,引发猎奇购买。”
“甚至可以伪造学术论文。”魏莉莉接话,“挂名校教授名义发布,标题越枯燥越好,比如《九十年代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动与家庭结构变迁的口述分析》。反正越没人看得下去,越安全。”
众人轻笑,气氛稍缓。
但笑声未落,警报突响。
系统提示:**“核心服务器遭遇大规模DDoS攻击,疑似国家级防火墙延伸行动;海外镜像站点十八个被强制下线。”**
紧接着,彭树良发来紧急消息:
>“公安技术溯源取得进展,已锁定三名区域协调员身份。建议立即暂停所有实体交接,转入休眠模式至少两周。另,文化部拟出台《非官方历史采集管理条例》,或将‘未经许可的口述项目’定性为违法。”
房间陷入死寂。
这意味着,他们引以为傲的“物理病毒传播”,正面临法律围剿。一旦立法完成,持有、传播“火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怎么办?”有人问。
小陆站起身,走到墙边地图前。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点,像星星,也像伤口。
“不暂停。”他说,“反而要加大投放。”
众人震惊。
“现在收手,等于承认恐惧。我们要在法案落地前,让‘火种’彻底失控??多到抓不完,删不净,禁不止。”
他转身,目光扫过每一张脸:“从今天起,启动‘蜂巢行动’:每一台‘火种’都赋予复制权,任何人都能烧录新副本;我们将制作简易教程,教普通人用家用电脑刻录‘记忆光盘’;同时联络印刷厂,批量生产伪装成日历、年画、药品说明书的隐藏存储卡。”
“这不是抵抗。”他声音低沉,“这是播种。当千万个家庭抽屉里都藏着一段影像,当某个孩子偶然翻出爷爷留下的U盘并按下播放键??那时,谁还能说这些记忆不存在?”
会议持续到凌晨。散会后,小陆独自留下,打开笔记本,继续写那篇未完成的文字:
>曾有人问我,这样做值得吗?
>
>我想起株洲小女孩唱那首跑调的儿歌时的神情;
>想起青海女囚说出“我也曾是个好学生”时的眼泪;
>想起广州火灾后,网友自发整理出那份“被烧毁的127个故事”清单;
>想起昨夜收到的一条匿名短信:“我在看守所看了你们的片子,哭了。明天我就要签字认罪了,但现在,我觉得我可以抬头走路。”
>
>值得吗?
>
>当一个被定义为“罪人”的女人终于敢说自己也曾爱过孩子,
>当一个被称为“懒汉”的下岗工人让孩子明白他不是懦夫,
>当一本伪装成《中考必刷题》的书里藏着母亲逃荒路上吃观音土的经历??
>
>这就够了。
>
>我们无法阻止时间抹去痕迹,
>但我们可以在灰烬中埋下种子。
>只要有人愿意俯身倾听,
>记忆就不会真正死去。
>
>而我愿做那根导线,
>把沉默连成雷鸣。
写完,他合上电脑,望向窗外。
黎明将至,东方微光刺破云层,如同投影仪开启的第一束光。
他知道,风暴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已经不再是几个人。
他们是千万次点击,是无数双传递的手,是深夜里悄悄打开的一块幕布,是一句whispered的“这事,我记得”。
这就够了。
b𝐼𝐐ubⒶ.v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