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东海水师!畏威而不怀德!(第1/2页)
北洋水师的话题聊得正酣,朱雄英笑着开口:“蓝将军的北洋水师势头正劲,可咱们大明最早成立的东海水师,如今仍是顶梁柱般的存在,论起富庶与影响力,可不输北洋水师半分!”
这话瞬间将众人的注意力拉了过来。
东海水师作为大明水师的开山鼻祖,一手打造了东海贸易网络,这些年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只是汤和都督坐镇水师都督府未曾回京,今日宴席上,便由冯诚与邓镇二人代表东海水师回话。
冯诚是冯胜的亲侄子,邓镇则是宁河王邓愈的嫡长子,二人皆是根正苗红的将门子弟,自小随军历练,接管东海水师后更是政绩斐然。
听到朱雄英提及,邓镇率先起身,端着酒杯向众人示意,语气中满是自豪:“托陛下与诸位的福,如今东海水师已彻底囊括东海全域,稳稳掌控着东海的海权!这些年,我们一边巡弋海疆,清剿海盗,保障商路畅通;一边拓展业务,不管是为往来商船护航,收取合理的护航费用,还是组织船队出海捕鲸,获取鲸油、鲸须等珍贵物资,都能给水师带来一笔丰厚的收益。”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亮色,抛出了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更重要的是,我们早已在东海沿线布下完善的海关网络——大明境内的天津、宁波、上海、泉州、福州五大港自不必说,是贸易核心枢纽;境外则延伸至朝鲜的仁川、倭国的长崎,乃至琉球的那霸等重要港口,均设立了由水师直接管辖的官方海关口岸,实现了商税的统一征管、按律核算。这些年东海贸易愈发繁荣,南来北往的商船络绎不绝,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通过这些港口远销海外,海外的香料、药材、珠宝、苏木则源源不断输入境内,贸易规模逐年翻倍,商税自然水涨船高。去年一年,光是这些海关口岸征收的商税,就高达一千万两银子!”
他补充道:“这笔巨额收入,我们严格遵循朝廷规制,上缴国库七成,也就是七百万两,直接充实了朝廷的财政储备,为新帝推行仁政、修缮水利、赈济灾荒提供了充足资金;水师自留三成,即三百万两,其中一部分用于发放将士军饷、改善福利待遇,另一部分则专项用于战船更新、火器添置与港口修缮,确保东海水师的装备始终保持领先,既能护航贸易,又能震慑海疆,形成了‘以贸养军、以军护贸’的良性循环。”
“什么?一千万两?”众将顿时吃了一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傅友德放下酒杯,忍不住问道:“邓小子,你没说错吧?这可不是小数目!想当年洪武初年,朝廷全年的赋税总收入也不过两千多万两银子,现在仅仅一个东海水师的海关商税,就占到了当年全国赋税的一半,实在是让人震撼!”
“傅老将军,晚辈所言句句属实!”邓镇郑重点头,“这几年东海贸易愈发兴盛,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通过商船运往朝鲜、倭国,甚至南洋诸国,而海外的香料、药材、贵金属则源源不断运回大明,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商税自然水涨船高。今年上半年的商税已经突破六百万两,照这个势头,年底有望超过一千二百万两!”
众人听后,纷纷赞叹不已。
冯胜看着身旁的冯诚,眼中满是欣慰:“没想到东海水师如今竟如此富庶,既保了海疆,又填了国库,真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