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郑昊的话,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他下棋,从来不只看一步。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后面更宏伟的棋局,做铺垫。这次的无人采样返回,实为探路之举。
“我明白了。”林兰第一个站了出来,她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郑总师,您是想把这次任务,当成一次全流程的无人版载人登月预演!”
“可以这么理解。”郑昊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所以,这次任务的探测器,不能是一个简单的采样器。它必须是一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系统。”
他切换了屏幕上的图片,一张全新的探测器设计图,出现在众人面前。
那是一个组合体。
下面,是一个四条腿的着陆平台,和玉兔号月球车的设计很像,负责动力下降和月面软着陆。
上面,则是一个小型的,看起来很精悍的上升器。它将携带采集到的月壤样本,从月面起飞,返回月球轨道。
“着陆器和上升器,由林兰总师的团队负责。”郑昊看向林兰。
“没问题!”林兰干脆地回答。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郑昊继续说道,“上升器回到环月轨道后,靠它自己的动力,是回不了地球的。我们需要一个轨道服务舱,在环月轨道上等着它,和它对接,把样品接过来,然后再由这个服务舱,点火返回地球。”
“这就是说,我们这一次,要同时发射三个东西?一个轨道服务舱,一个着陆器,一个上升器?”王庚祥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是的。”郑昊在屏幕上画了一个示意图,“我们用一枚长征五号,把这三个东西,打包一次性发射出去。进入环月轨道后,轨道服务舱和着陆上升组合体分离。服务舱留在轨道上当摆渡车,组合体则降落到月面。”
“等上升器带着样品,从月面重新起飞,回到环月轨道后,再由这个服务舱,像个太空猎手一样,主动去寻找它,抓住它,完成对接和样品转移。”
“我的天”孙立人喃喃自语,“这套动作,也太复杂了。光是那个自动寻的功能,就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放心,我们有天眼的技术积累。”郑昊的语气很平静,“在地面,我们能用它来追踪KH-11。在月球轨道,我们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技术,让服务舱精确地找到上升器。对我们来说,它们两个,都是单向透明的。”
“好!既然郑总师您有把握,那我们就干!”叶开猛地一拍桌子,“不就是一次发射三个吗?我们火箭总体,保证把它们稳稳当当地,打包送过去!”
“我们发动机系统,保证提供最稳定可靠的动力!”孙立人也跟着表态。
“我们测控系统,保证把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王庚祥也拍着胸脯。
整个团队的士气,再次被点燃。
这个被命名为“嫦娥二号”的全新任务,就在这次会议上,被正式确立。
整个航天系统,再次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
林兰带领的团队,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他们不仅要设计出能够在月球极端环境下可靠工作的着陆器和上升器,还要设计那个至关重要的,自动采样机械臂,以及那个如同瑞士钟表一样复杂的,月球轨道自动对接和样品转移机构。
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研发中,飞速流逝。
一年后。
戈壁发射中心。
又一枚长征五号火箭,静静地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它的整流罩里,装着的,就是承载了无数人期望的,“嫦娥二号”探测器。
控制中心里,气氛比之前任何一次发射,都要紧张。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发射,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个,更加凶险的关隘,在等着他们。
“……三,二,一,点火!”
火箭顺利升空。
几天后,“嫦娥二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轨道服务舱与着陆上升组合体分离成功!”
“组合体开始动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