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越飞越快越飞越高。
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光点。
它的尾部拖着一道长长的绚烂的焰火。
像一把利剑狠狠地刺向了那无垠的苍穹。
“火箭飞行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跟踪正常!”
指挥中心里各个岗位的报告声此起彼伏。
大屏幕上火箭的飞行轨迹与预定的理论弹道完美地重合。
像尺子画出来的一样。
“逃逸塔分离!”
在飞出大气层后火箭顶端那个像避雷针一样的逃逸塔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成功抛离。
“助推器分离!”
四枚巨大的液体燃料助推器在耗尽燃料后也像花瓣一样剥落。
“一二级分离!”
芯一级关机。
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在高空中点火。
将这艘飞向月球的巨轮继续向前推进。
飞船返回舱里。
杨峰和刘伟承受着巨大的过载。
他们的身体被死死地压在座椅上。
但他们的意识却无比清醒。
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面前的仪表盘。
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与他们在模拟器里演练了千百遍的一模一样。
“报告北京乘组感觉良好。”杨峰用沉稳的声音报告道。
“北京明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二级关机!”
“二三级分离!”
“三级一次点火成功!”
火箭顺利地进入了近地停泊轨道。
它将带着飞船绕着地球飞行一圈半。
进行最后的设备检查和轨道参数的精确标定。
然后在飞临南太平洋上空时进行第二次点火。
也是最关键的一次点火。
“奔月点火”。
将整个飞船和着陆器的组合体加速到每秒10.9公里的速度。
让它彻底摆脱地球的引力束缚冲向那三十八万公里外遥远的月宫。
“各系统注意准备地月转移轨道注入!”
“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倒计时!”
“十九八……”
所有人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
这次点火将决定这次伟大的远征是成功还是失败。
“……三二一!”
“点火!”
大屏幕的模拟动画上可以看到。
那个在漆黑的太空中静静滑行的火箭第三级尾部再次喷出了明亮的火焰!
强大的推力源源不断地注入。
飞船的速度在疯狂地飙升!
“速度八公里每秒!”
“速度九公里每秒!”
“速度十公里每秒!”
“奔月成功!”
当01号指挥员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喊出这四个字时。
整个指挥中心再次沸腾了!
成功了!
他们成功地将自己的同胞送上了那条通往月球的康庄大道!
“船箭分离!”
完成使命的火箭第三级与“天宫-玉兔”组合体成功分离。
它将永远地留在这条轨道上成为一颗无名的太空垃圾。
而那个由银白色的天宫飞船和金色的玉兔着陆器组成的组合体。
则像一艘充满了希望的星际帆船。
张开了它那巨大的太阳能帆板。
义无反顾地向着那深邃的黑暗和远方那颗明亮的星球驶去。
舷窗外。
一颗巨大而美丽的蓝色的星球正在缓缓地远去。
那是他们的家。
杨峰和刘伟看着这令人终生难忘的一幕。
心中充满了豪情。
他们是探索者。
他们是开拓者。
他们正代表着十四亿地球人去拜访人类在宇宙中最近的邻居。
地月转移的旅途是漫长而枯燥的。
三天的时间里杨峰和刘伟除了吃饭睡觉和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外。
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对飞船和着陆器各个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上。
他们必须保证这台复杂的机器在抵达月球前处于百分之百的完美状态。
郑昊和地面的指挥团队则二十四小时轮班值守。
通过高速的数据链路密切地监视着飞船的一举一动。
“飞船姿态稳定。”
“生命保障系统工作正常。”
“乘组生理数据一切正常。”
一条条平稳的报告让所有人的心都安定了下来。
旅途过半。
飞船飞越了那个被称为“地月引力平衡点”的无形界线。
从这一刻起月球的引力开始超过地球的引力。
飞船不再是向上“爬升”。
而是开始被月球向着自己不断地“拉拽”过去。
速度也越来越快。
“准备近月制动。”郑昊下达了指令。
这是抵达月球前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动作。
飞船必须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位置进行一次精准的反向点火。
将自己那越来越快的速度降下来。
从而被月球的引力顺利捕获进入环月轨道。
如果刹车踩得太晚或者太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