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春风和煦。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入西尧村,在村口停下。车门打开,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走了下来。虽然比几年前瘦了些,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有神,正是阔别家乡四年多的郑昊。
村里的变化让他有些吃惊。原本泥泞的土路变成了碎石路,村头竖起了几块崭新的牌子:“西尧村乡镇企业发展区“、“致富奔小康示范村“。到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活跃气氛。
“昊子?昊子回来了!“
远远地,有人认出了他。很快,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郑昊快步走向家里,心情既激动又忐忑。四年多的时间,家里的情况怎么样?父母身体还好吗?小妹郑丽现在应该已经是大姑娘了吧?
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昊子!我的儿子!“
母亲李秀花从院子里跑出来,远远看到儿子就哭了起来。四年多没见,她明显苍老了不少,头发中已经有了不少白丝。
“妈,我回来了。“郑昊紧紧抱住母亲,眼眶也湿润了。
父亲郑大山从屋里走出来,看到儿子虽然激动,但没有像妻子那样失态。他仔细打量着郑昊,从儿子的气质变化中隐隐猜到了什么。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郑大山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这些年,家里都担心死了。你执行的什么任务,这么久都不能联系家里?“
“任务保密,不能说。“郑昊简单回答,然后问道,“家里都还好吧?哥哥们呢?丽丽呢?“
“你哥哥们都在外面忙,听说你回来,马上就回来。丽丽在读初中,这两天正好放假在家。“李秀花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就在这时,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从屋里走了出来。郑昊离家前前还是小丫头的郑丽,现在已经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大姑娘,瘦高个子,眉眼间有几分像郑大山,英姿帅气。
“四哥,你终于回来了!“郑丽扑到郑昊怀里,“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
“傻丫头,哥哥不是回来了吗?“郑昊摸了摸妹妹的头,“长这么高了,都快赶上哥哥了。“
一家人团聚,自然是其乐融融。但郑昊很快发现,家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爸,妈,这几年家里过得怎么样?“他试探地问道。
郑大山和李秀花对视了一眼,欲言又止。
“家里...还行。“郑大山勉强笑了笑,“就是有些事情比较复杂。“
“什么复杂的事情?“
这时,三个哥哥都赶了回来。见到阔别多年的弟弟,大家都很激动。但郑昊注意到,哥哥们的脸上都有一些说不出的沉重。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郑昊才从断断续续的谈话中了解到这几年家里的变化。
原来,自从他离开后,村里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76年后,特别是去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渐传达到了基层,农村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一些人开始承包土地,办起了小作坊,甚至成立了乡镇企业。原本由郑昊指导建立的循环农业合作社,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现在村里分成了两派,“大哥郑建国小声说道,“一派是以付新贵为首的,他们说要搞市场经济,要致富奔小康。另一派还是跟着村支书李大壮,坚持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