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郑厂长,有件事想跟你商量。“李大海压低声音说,“过年的时候,县里的张书记要来咱们村看看。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安排?“
郑昊想了想:“简单点就好。让张书记看看咱们村的真实变化,听听村民们的心声。搞得太隆重,反而不好。“
王大力连连点头:“昊哥说得对。咱们就让张书记看看,短短一年多时间,咱们西尧村变化有多大。“
分别时,李大海拍了拍郑昊的肩膀:“郑厂长,村里能有今天,全靠你。明年咱们一起努力,让西尧村变得更好!“
回厂的路上,郑昊心情很好。村里的变化虽然还不算翻天覆地,但已经有了现代化的雏形。最重要的是,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变了,从原来的安于现状变成了积极进取。
这种变化,比任何金钱都珍贵。
晚上回到家,郑昊发现家里特别热闹。
大哥郑建国正在和父亲郑大山商量什么,二哥郑建军从县里回来了,三哥郑国庆也从济南出差回来。小妹郑丽放寒假了,正在帮母亲李秀花准备晚饭。
“昊子回来了!“母亲李秀花笑容满面,“正好,全家人都齐了。“
郑昊洗了手,坐到炕上。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特别温暖。
“昊弟,你猜猜这是什么?“郑国庆神秘地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打开一看,是一块手表。银白色的表盘,黑色的表带,在煤油灯下闪闪发光。
“这是上海牌手表,我在济南买的。“郑国庆得意地说,“花了120块钱呢!现在咱们家也有手表了!“
李秀花心疼地说:“国庆,你怎么花这么多钱买这个?这钱够买多少粮食啊。“
“妈,现在不是以前了。“郑建军笑着说,“国庆一个月工资85块,买个手表算什么?再说,现在咱们家也算是村里的富裕户了。“
郑大山抽着旱烟,满意地看着几个儿子:“是啊,以前做梦都想不到,咱们老郑家能有今天。“
“爸,您别光顾着高兴,咱们得居安思危。“郑昊认真地说,“现在日子好过了,但不能忘本。咱们能有今天,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也要感谢村里人的支持。“
郑建国点头:“昊子说得对。所以我建议,过年的时候,咱们家给村里的困难户送点年货。咱们富了,不能忘了乡亲们。“
“这个提议好!“李秀花立即赞成,“村东头的王大娘家,老头子去世早,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不容易。还有村西头的张瘸子,腿脚不方便,生活困难。“
郑丽也兴奋地说:“我可以给小朋友们送些学习用品。现在我的零花钱多了,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郑昊看着小妹,心里很欣慰。这个13岁的小姑娘,已经懂事了很多。
“对了,昊子,有个事想跟你商量。“郑大山放下烟袋,“晓兰那丫头,我和你妈都很喜欢。你们两个的事,是不是该考虑考虑了?“
郑昊的脸红了。虽然他和赵晓兰已经心意相通,但说到结婚,还真没仔细想过。
“是啊,昊子,晓兰是个好姑娘。“李秀花也附和,“人长得漂亮,又有文化,最重要的是心地善良。你们两个在一起工作这么长时间,相互了解,是最好的基础。“
郑建军开玩笑说:“弟弟,你可不能让人家姑娘等太久。现在你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该成家立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