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负责与县里的联系。“赵晓兰说,“审批、验收这些程序性的工作。“
分工明确后,大家都很有干劲。这不仅是为村里做好事,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考验。
第二天,工程正式开工。老刘师傅带着五个工人,开始了紧张的改造工作。
首先是清理房屋,把里面的杂物全部搬出来。然后是水电改造,重新布线,安装电灯和插座。
“昊子,这电线一定要用好的。“老刘师傅很认真,“医疗设备用电,安全第一。“
“对,安全最重要。“郑昊赞同,“该花的钱不能省。“
地面改造是个大工程。原来的土地面要全部挖掉,重新用水泥铺设。
“为什么不铺地砖?“赵晓兰问道。
“水泥地面好清洗,也便宜。“老刘师傅解释,“医疗场所要求卫生,水泥地面更合适。“
墙面粉刷也很讲究。老刘师傅选用了白色的石灰,既干净又亮堂。
“白墙看起来像医院,让人有信任感。“老刘师傅说。
工程进行得很顺利,工人们都很认真。村民们也经常来看,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
“昊子真是有心人,花这么多钱为我们建卫生所。“
“以后看病就方便了,不用往县里跑了。“
“听说请的医生很有名,是县医院的主任呢。“
村民们的议论让郑昊很有成就感。这钱花得值,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赢得了民心。
一周后,县卫生局的张局长来验收选址和建设情况。
“不错,位置很好,交通方便,又远离污染源。“张局长很满意,“建筑标准也符合要求,看得出来很用心。“
“谢谢张局长的指导。“郑昊说,“我们一定按标准建设,确保质量。“
“医疗废物处理考虑了吗?“张局长问了一个专业问题。
“还没有,请您指导。“
“要设置专门的废物收集装置,定期处理。虽然村卫生所废物不多,但也要规范。“张局长说。
“明白了,我们立即改进。“
张局长的指导很有价值,让郑昊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看来办好一个卫生所,不仅要有钱,还要有专业知识。
两周后,房屋改造基本完成。三间房子焕然一新,白墙亮地,宽敞明亮。
第一间是诊室,放着诊桌、椅子和医疗设备;第二间是药房,有专门的药品柜;第三间是观察室,有两张病床。
“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了。“郑建军很高兴,“比县医院的条件都不差。“
“关键是要有好医生。“郑昊说,“设备再好,没有好医生也不行。“
孙医生和他的助手小王也来看了现场,对条件很满意。
“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孙医生说,“设备也很齐全,完全能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什么时候能正式开张?“
“设备安装调试好,再准备些常用药品,一周后就能开张。“孙医生说。
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都很兴奋。西尧村终于要有自己的卫生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