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隐龙 > 粗糙部件的诞生

粗糙部件的诞生(1 / 2)

粗糙部件的诞生(第1/2页)

当老周在熔炉旁与砂眼、变形鏖战时,格物院的其他工棚里,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李铁拐、王皮匠、赵巧手等工匠各守其位,围绕“铁牛”的“关节”“皮肤”“缝合线”,用最原始的工具与最精湛的手艺,打造着一个个粗糙却坚实的部件,让钢铁巨兽的轮廓在协作中渐渐清晰。

负责打造传动部件的工棚里,“叮!当!叮!当!”的锤击声从未停歇,像一曲永不停歇的钢铁交响乐。李铁拐左腿踩着一个木凳(他早年被弓弦误伤左腿,落下跛疾,需借木凳支撑),右手握着一把二十斤重的羊角锤,左手拿着一根细铁棍,正盯着铁砧上烧红的连杆毛坯。他的徒弟小张则赤着上身,双手抡着三十斤的大锤,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砸在铁砧上,瞬间蒸发。

“火候到了!砸!”李铁拐突然大喝一声。只见铁砧上的连杆毛坯泛着亮红色,表面微微泛着油光——这是熟铁烧到“樱桃红”的最佳锻造温度,此时铁料柔韧度最高,既能锻打塑形,又不易断裂。小张立刻抡起大锤,朝着毛坯的中间部位砸去,“哐当”一声,火星四溅,毛坯被砸得微微变扁,李铁拐则用细铁棍迅速调整毛坯角度,“左边再砸一下!轻点儿,别砸歪了!”

连杆的锻造讲究“三锻三冷”:第一次锻打是“粗坯成型”,将圆柱形铁坯砸成扁平的长条状,边缘要留出足够的余量;第二次锻打前,需将铁坯放入冷水中淬火,“滋啦”一声,蒸汽升腾,让铁料表面变硬,内部保持韧性,李铁拐会用手指弹击淬火后的铁坯,听着“当当”的清脆声响,判断硬度是否合适;第三次锻打则是“精细塑形”,用小锤敲打连杆两端的圆孔——这是连接活塞与曲轴的关键部位,孔径必须精准,李铁拐会用一个黄铜制的圆环(相当于简易卡尺)反复比对,“再磨掉一点,让圆环能刚好套进去!”

阀门的打造则更考验耐心。李铁拐会将熟铁烧红后,先砸成圆盘状,再用小錾子在圆盘中心凿出一个小孔,然后将圆盘套在一根铁柱上,慢慢敲打边缘,让圆盘变成碗状——这便是阀门的阀芯。阀芯的边缘要打磨得光滑,才能与阀门座严丝合缝,李铁拐会用粗砂纸反复打磨,直到用手摸上去没有丝毫凸起,“阀芯要是有毛刺,阀门就关不严,蒸汽会从缝隙里漏,那‘铁牛’的力气就白瞎了!”

成型的连杆和阀门都带着明显的手工痕迹:连杆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锤痕,像老人脸上的皱纹;阀门的阀芯边缘虽不够规整,却透着一股扎实的力量感。李铁拐会将做好的部件摆在一旁,用粉笔在上面标注尺寸,“连杆长三尺二寸,误差一分;阀芯直径六寸,误差半分”——这些在旁人看来粗糙的部件,在他眼里,已是能传递万斤力量的“铁牛关节”。

王皮匠的工位在工棚的角落,与其他地方的金属味不同,这里弥漫着皮革、桐油与石棉纤维混合的特殊气味。他的桌上铺着一块厚厚的老牛皮,旁边放着一把锋利的弯刀(刀刃磨得锃亮,是他父亲传下来的),还有一个装满桐油的陶碗,碗里浸泡着几块剪成环状的牛皮——这是用来制作活塞环的原料。

“密封这活儿,就像给‘铁牛’做皮肤,一点缝隙都不能有!”王皮匠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块浸泡好的牛皮。牛皮经过三天的桐油浸泡,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用手拉伸,能明显感觉到韧性。他将牛皮放在一个木制的模具上(模具是按气缸内径制作的圆环),用弯刀沿着模具边缘裁剪,动作缓慢而精准,“活塞环的直径要比气缸内径小一分,才能套在活塞上,紧紧贴住缸壁”。

第一次制作的活塞环,装在模型活塞上测试时,却出了问题——往气缸里注入蒸汽后,蒸汽从活塞环与缸壁的缝隙中漏出,“嘶嘶”作响。王皮匠蹲在模型旁,盯着漏气的地方,眉头紧锁:“是牛皮不够厚,贴合度不够!”他立刻将牛皮的厚度从三分增加到四分,又在活塞环的内侧刻了一道细小的凹槽,“这样能储存一点油脂,增强密封性”。

最新小说: 真嘟假嘟?剑帝重生成废材? 嫡女冻死风雪夜,摄政王抱走暖被窝 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 重生1992,你真当我是舔狗? 饥荒古代,官府分配漂亮媳妇 太古神尊 陆昭菱周时阅 女市长的男大秘 造孽被迫和死对头穿进ABO世界 情不忍释